害虫综合治理经济学原理

害虫综合治理经济学原理

ID:27656240

大小:613.84 KB

页数:61页

时间:2018-12-05

害虫综合治理经济学原理_第1页
害虫综合治理经济学原理_第2页
害虫综合治理经济学原理_第3页
害虫综合治理经济学原理_第4页
害虫综合治理经济学原理_第5页
资源描述:

《害虫综合治理经济学原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三章害虫综合治理的经济学原理害虫防治作为一项农作物保护措施,也可以通过定性的研究和定量的分析、计算,评价其经济效果。以此为依据制定出来的治理方案才有科学依据,才能做到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主要内容第一节作物受害损失估计与预测第二节经济损失允许水平和经济与阈值第一节作物受害损失估计与预测在农田生态系统中,作物和害虫属于两个不同的营养水平,它们之间存在取食与被食、为害与被为害的关系;它们之间的着中关系包含着许多生态学内容。害虫对作物造成的损失是害虫密度的函数,也是害虫种的特有取食或产卵等习性和作物生物学特性的函数;而且每个因素都不同程度地受到环境或其它生物因素的影响。作物经济损失=

2、F(A)A—害虫为害程度A=f(a,b,c,……n)故损失=F[f(a,b,c,……n)]其中,a-害虫密度b-作物生物学c-害虫取食和产卵习性n-各种环境因子一、害虫对作物的危害:二、作物的受害损失估计:三、作物受害预测:一、害虫对作物的危害:1、作物的产量—单位面积上所获得的有经济价值的生产品。要研究害虫时作物造成的为害损失,就必须了解作物的产量构成因素的形成及害虫为害对它的影响。2、作物的为害—就害虫对作物的为害来说可分为直接、间接、当时、后继;就损失来说分为产量损失和质量损失。在一定范围内,害虫为害程度与作物的损失呈正相关。它们之间的关系可能出现三种情况:A直线关系:(1)

3、当害虫直接危害作物的收获部位时,植物的损失与害虫为害程度近似呈直线关系。(2)一些与产量有密切关系的部位受害,也为直线关系。BS型曲线关系:不直接为害收获部位,往往会出现该情况。如收获的为果子或种子,受害部位为叶子,作物对低受害水平有补偿能力。但这种情况较为复杂,因为为害时间或为害部位不同。C超越补偿作用:有些作物受害较轻时,不但不减产,反而起到间苗和控制徒长而使作物稍有增产作用,即超越补偿作用。如果树、马铃薯、甘薯等。3、害虫为害程度与作物的损失关系影响害虫为害的因素害虫为害和作物受害损失之间的关系要比以上三种情况复杂很多。这与害虫为害特性与作物的生理状况以及环境条件有密切关系。

4、如同一受害水平,在不同的品种、生育期,不同环境条件等,产量损失均不相同。二、作物的受害损失估计:一般来说,作物受害造成的损失与害虫的密度有关。但是实际估计损失时,可对害虫造成的受害株率等指标来估计作物的受害损失,即以受害程度估计损失。作物受害“损失”:--产品在数量上的减少或质量上的降低。产量损失=Yh-YdYh-健康作物产量;Yd–受害作物产量1、常用的产量损失测定法:根据以下步骤进行:(1)对健株和受害株测产,分析求出单株平均产量,然后求出损失系数(Q):a—健株单株平均产量e—被害株单株平均产量(2)求被害株率(P):n-调查总数m-被害株数(3)求出产量损失百分率(C)或单

5、位面积实际损失(L)M—单位面积总株数2、植株受害等级1级:受害轻、不明显。2级:受害中等,害虫数量多,为害明显。3级:受害严重。4级:植株全部死亡。式中Q1-Q4为各级的损失系数,P1-P4为各级的受害百分率,C为产量损失百分率。3、为害损失的测定(1)钻蛀性害虫为害损失测定:可根据虫伤株、虫害株等指标与产量的关系进行测定,如水稻螟虫。(2)食叶性害虫为害损失测定:(3)刺吸式口器害虫:可根据虫口密度或对其为害程度进行分级,并计算出为害指数。为害指数=(调查总叶片受害级数/总级数*总叶片数)×100。然后根据为害指数或为害程度测定与产量损失的关系。(4)地下害虫的为害程度直接用死

6、苗百分率表示。(5)传毒害虫:测定发生率与虫口密度的关系,再测定损失,将虫口与损失联系起来。作物损失叶片受害部位叶片受害发育期叶片受害程度作物损失先测定害虫的食叶量和作物的不同受害级别(受害程度、叶位、生育期等)与产量的关系;然后根据单位面积上的虫口密度求出为害损失。4、田间试验调查估计法(1)田间调查估计法:在比较田间未受害和待测区(含未受害株和受害株)平均产量的基础上,用阿.彼.米勒的公式求损失率。P=100(A-a)/AP-损失率;A-未受害作物的平均产量;a-待测区(受害+未受害)作物产量。估计产量损失的关键在于如何选择未受害作物植株。根据田间选择健株的方法,可分为四类型:

7、第一类:害虫直接为害作物收获部位,但不引起植株死亡,为害状可保留到收获期。该类型可在收获前或收获时统计未受害植株和一般植株(即待测株:包含未受害和受害株)的平均产量,然后直接应用米勒公式计算产量损失率(P53)。第二类:害虫不直接为害作物收获部位,也不引起植株死亡,为害状不能保留到收获期。该类型应在害虫严重为害时,预先在田间标记100个健株,至作物收获前,统计健株样本平均产量和测株的平均产量(P53)。第三类:害虫不直接为害作物收获部位,不引起植株死亡,但容易把隐害株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