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历代的书法品第谈书法创作中的几个问题

从历代的书法品第谈书法创作中的几个问题

ID:27647340

大小:51.16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12-05

从历代的书法品第谈书法创作中的几个问题_第1页
从历代的书法品第谈书法创作中的几个问题_第2页
从历代的书法品第谈书法创作中的几个问题_第3页
从历代的书法品第谈书法创作中的几个问题_第4页
从历代的书法品第谈书法创作中的几个问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历代的书法品第谈书法创作中的几个问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从历代的书法品第谈书法创作中的几个问题摘要:在古代的书法品第中,包含着丰富的书学思想。本文从历代的书法品第入手,着重分析了书法创作中应注意的三个问题:把握书法艺术的生命精神,实现技道两进是书法创作的灵魂;发扬主体精神,追求作品的高品位可谓是书法创作的核心,与前者共同构成了书法创作的内容,是影响书法作品品位高低的重要因素;书法风格的多样性和创造性,即是书法创作的关键,是书法创作中偏重于形式方面的因素,三者相互联系,互相制约。对于我们今天的书法创作有着重要的意义。关键词:历代;书法品第;书法创作;问题0引言书法品第作为一种特殊的文艺批评方式,要晚于一

2、般的无品第的书法评论。东汉赵壹《非草书》是第一篇综合性的书法论文,其中已涉及书法批评,但尚未引入品第这一方式,到了六朝庾肩吾方才完成了书法批评史上第一篇品第专论。除了庾肩吾的《书品》外,涉及品第且具有代表性的还有:唐代李嗣真的《书后品》,唐张怀令的《书断》《书议》、宋朱长文的《续书断》、清包世臣的《艺舟双楫》和康有为的《广艺舟双楫》。“‘品第’从理论表达方式这个角度看,是一个特别的框架。这个框架由‘品名’、‘品级’、‘入品客体’、‘品定标准’诸要素构成‘入品客体’有时仅指人,有时指书体,也有时指作品或者统而论之。‘品定标准’也是因人而宜,因时而宜

3、。”[1]这种差别反映了艺术家对待世间的不同态度,对艺术的不同追求,对审美趣味的不同偏好。本文试图通过对这些方面的问题,进行综合考察、分析,以期对今天的书法创作提供一点参考。1把握艺术生命,实现“技道两进”庾肩吾所著《书品》一卷,将汉代至齐梁能书者百二十三人分三等九级,一一评定,把张芝、钟繇、王羲之书法列为“上上”等,认为:“张工夫第一,天然次之。衣帛先书,称为‘草圣’;钟天然第一,工夫次之,妙尽许昌之碑,穷极邺下之牍;王工夫不及张,天然过之,天然不及钟,工夫过之。”(《书品》)天然胜者,其书法有天设地造、人意之外的自然气息和无定境界:工夫胜者,

4、书法有能工巧匠、情理之极的神技效果与精美观感。在天然和工夫统一中,庾肩吾又更看重天然。到了唐张怀令,钟、张、二王为首的魏晋书家依然是其理论体系中的灵魂与核心,没有彻底改变庾肩吾、李嗣真品第所暗示的书法批评的价值观和审美尺度。然而在其后期论著《书议》中,将王的真、行书置于榜首,却把王羲之的草书排在众人之后,认为“逸少草有女郎才,无丈夫气,不足人,有时指书体,也有时指作品或者统而论之。‘品定标准’也是因人而宜,因时而宜。”[1]这种差别反映了艺术家对待世间的不同态度,对艺术的不同追求,对审美趣味的不同偏好。本文试图通过对这些方面的问题,进行综合考察、

5、分析,以期对今天的书法创作提供一点参考。1把握艺术生命,实现“技道两进”庾肩吾所著《书品》一卷,将汉代至齐梁能书者百二十三人分三等九级,一一评定,把张芝、钟繇、王羲之书法列为“上上”等,认为:“张工夫第一,天然次之。衣帛先书,称为‘草圣’;钟天然第一,工夫次之,妙尽许昌之碑,穷极邺下之牍;王工夫不及张,天然过之,天然不及钟,工夫过之。”(《书品》)天然胜者,其书法有天设地造、人意之外的自然气息和无定境界:工夫胜者,书法有能工巧匠、情理之极的神技效果与精美观感。在天然和工夫统一中,庾肩吾又更看重天然。到了唐张怀令,钟、张、二王为首的魏晋书家依然是其

6、理论体系中的灵魂与核心,没有彻底改变庾肩吾、李嗣真品第所暗示的书法批评的价值观和审美尺度。然而在其后期论著《书议》中,将王的真、行书置于榜首,却把王羲之的草书排在众人之后,认为“逸少草有女郎才,无丈夫气,不足贵也。”又说逸少草书“格律非高,功夫又少,虽圆丰妍美,乃乏神气。”从庾肩吾、张怀令的品第观来看,书法中的上(神)、中(妙)、下(能)三品一般是这样来界定的:书法的下品,“守护成法,应规入矩,无有少失,精能之至,以至入品”;书法的中品,“书家气质之天性与所得成法互为因果、穿通一气而多神妙之意”;书法的上品,“众法兼摄,尤多非法之法,形质神意兼妙

7、,而具鬼神般的神通。”[2]由以上考察,我们不难看出古代理想的书法作品是上品、神品,我们今天的书法创作要想创作出理想之作、上品之书,就是要把握书法艺术生生不息的生命精神,实现“技道两进”。中国大多数艺术家具有“形而上”的品格,他们不固守眼前物态之事而苦苦追求一种存在于宇宙万物之中的“神韵”。书家所寻之“神韵”是那“变异之理、氤氲之气、自然之韵”,是大自然背后的生命精神,是那宇宙变化的永恒节奏,也即“道”。“为书之体,须入其形。”汉字的象形性,也为表现书法的“神韵”和“道”,提供了方便之门。“‘书者如也’,书的任务是‘如’,写出的字要如我们心中对于

8、物象的把握和理解,用抽象的点画表现出‘物象之本’。”[3]“书之道”作为一种本体,一种理想、一种境界、一种法则,受到历代书家的重视。“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