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上语文期末复习卷及答案

初二上语文期末复习卷及答案

ID:27646054

大小:101.71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12-05

初二上语文期末复习卷及答案_第1页
初二上语文期末复习卷及答案_第2页
初二上语文期末复习卷及答案_第3页
初二上语文期末复习卷及答案_第4页
初二上语文期末复习卷及答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初二上语文期末复习卷及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诉衷情》一、文学常识1、《诉衷情》作者是(陆游),(宋/南宋)代词人二、词语解释1.梦断:(梦醒)2.鬓先秋:(鬓发早已斑白.如秋霜)3.天山:(代指抗金前线)4.沧州:(古代隐士所居之处,代指自己闲居的湖边。)5.关河:(关塞河防,指山川险要处。)6.胡:(金兵)7.空:(白白地)三、重点句子理解:1)当年万里觅封侯(当年奔赴万里外的疆场,寻找建功立业的机会。)2)“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关寒与河防,这些前线的工事只能在梦中冰能见到,一梦醒来就根本fi•不见了。)(在军队中穿过的貂裘落满灰尘,颜色为之暗淡。)四、内容理解1、这首词是在充满英雄气概的回忆屮开始的.

2、首两句“当年”再现了(作者当年壮志凌云,勇赴国难的情景),后两句“关河”(表明他早已脱离了军队),字里行间流露出(他对前线的关切,对脱离军队的遗憾.)2、上片写了(两个生活场景)、下片表达了作者(壮志未酬的愤懑之情),抒写了(对南宋统治者的强烈不满.)3、“当年万里觅封候”陆游借用(班超希图封侯的理想來表达H己年轻时报效国家的壮志。)其中典故是(投笔从戎)4、“尘暗旧貂裘”借用(苏秦)的典故,借以表达(自己不受重用,未能施展抱负。)5、为什么会“泪空流”?“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一种心情?(词人本來希望能够看到国土收复,胸怀壮志,但是事与愿违,未能实现,自己却双鬓班白,报国家

3、无门),表现了(作者失望和痛苫的心情,也写出了统治者的不满和愤慨。)6、“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这句话表达了怎样的感概?(这句话既是作者内心矛盾的自白,也表现出对南宋统治者的强烈不满。)1.天山代指(抗金的西北前线),以沧洲代指(IH己闲居的湖边。)此刻,他最牵挂的是什么事情?(他虽然在闲居之地,心在抗敌前线。他放不下沦陷的W土,忘不了那里的人民,忘不了的早年的志向。)《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一、文学常识1、“破阵子”是(词牌名),“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是(题目)作者是(辛弃疾),(宋/南宋)代词人二、词语解释1.八百里:(牛名,亦兼指连营之广)1.麾下:(指

4、部下).麾,(军旗.)2.炙:(烤肉.)3.作:(像,如.)4.沙场:(战场)5.点兵:(检阅军队)6.霹雳:(惊雷,比喻拉弓时弓弦响如惊雷.)7.了却:(元结,元成.)8.天下事:(此特指恢复中原之事.)9.可怜:(可惜.)10.翻:(演奏)11.五十弦:(泛指军中乐器。)12.塞外声:(以边塞作为题材的雄壮的悲凉的军歌。)三内容理解1、全词首尾(写实),中间写(梦境),现实与梦境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词人(抗金的决心和壮志难酬悲愤之情)2、这首词的“壮”体现在何处?体现在(出征)和(激战)两个场面,(梦中号角连营,是军乐雄壮;沙场点兵是阵容威壮);(马作的卢,弓如霹雳,是

5、杀敌征战的勇壮);(收复中原,博取功名是志士篆壮。)3、如何理解“可怜白发生”这句话,这样的表达有什么作用?(前面抒发豪情壮志是为了这一句作铺垫,在壮与悲,理想与现实,幻境与实情的强烈的对比中,表达了作者满腔热情却无从报国的悲伤、无奈之情。)《丑奴儿书博山道屮壁》一、文学常识1、《丑奴儿》作者是(辛弃疾),选自《稼轩长短句》,(宋/南宋)代词人二、词语理解:1)少年:(指年轻的时候)2)不识:(不懂,不知道什么是3)层楼:(高楼)4)强:(勉强地,硬要)5)识尽:(尝够,深深懂得)6)少年“愁”:(无病呻吟的闲愁。)7)老年“愁”:(忧国忧民、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哀愁。)(

6、或空有壮志、报国无门之愁)三、句子解释1为赋新词强说愁:(为了写出新词,没冇愁而硬要说愁。)2、欲说还休:(想说而终于没有说)3、却道天凉好个秋:(却说好一个凉爽的秋天啊。意谓言不由衷地顾左右而言他四、内容理解1、词人少年时没有愁,为什么还要写?(以“少年”“不识”“愁”与“而今”“识尽”“愁”对比,突出了词人内心深处报国无门的愁苦、愤懑之情。)2、明明要说愁,为什么却说天气了?(因为投降派把持朝政,在当时抒发这样的忧愁是种人忌,只能顾左右而言他丫。表达Y作者这种痛苦矛盾的心情.)《孔孟论学》练习一解释加点字:1、六十而耳顺(适合、如意,指无论听到什么,无须多加思考,都能领

7、会其意,并明辨是非。)2、止,吾止也(停止)3、譬女n平地(这里作动词,填平。)4、不专心致志(心里很专一;注意力集中。致:极尽;志:心意;志趣。)5、虽与之俱学(一起)參6、尽信(相信)7、取二三策而己矣(选取)8、以至仁伐至不仁(讨伐)9、学而不思则罔(迷惑。)10、思而不学则殆(危险。)11、未成一簧(篑,土筐。一篑,一筐土)12、使奕秋诲二人弈(围祺)13、思援弓缴而射之(拉,这里01中为拿)14、一日暴之(同“曝”,晒。)15、以至仁伐至不仁(极)參16、取二三策而己矣(竹简这里作砧词,相当于“片“)參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