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7643396
大小:71.48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2-05
《《龙文鞭影》的教育启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龙文鞭影》的教育启示内容摘要:本文通过对《龙文鞭影》这本启蒙读物的分析,介绍了其特点,针对其特点又总结出了一些对我们当代的启蒙教育有借鉴价值的方面。关键字:《龙文鞭影》特点教育启示一.作者及成书《龙文鞭影》原名《蒙养故事》,是明代万历时的萧良有编撰的。萧良有,字以占,号汉冲,汉阳人。历史记载其“生而颖异。以神童名。万历中会试第一。进修撰。领国子祭酒。在史局十五年。负公辅之望,自阁部卿寺以至台省。凡关国家大计。靡不咨询。给事中叶继美劫良有侵六部权。遂再章乞归。有《玉堂遗稿》。”可见他从小就很聪颖,有神童的美誉,长大后也
2、学识渊博,在当时的朝廷上也相当有声望。这样的人还能潜心编写蒙学教材,可以看得出当时人们对蒙学教育的重视。后来这部书经过了杨巨铮的补充订正,把书名改为了《龙文鞭影》。何谓“龙文鞭影”很多人不理解。其实“龙文”是指古代的良马。因见到鞭影就会疾驰,不需要鞭打。其含义就是说,读这本书是能收到“逸而功倍”的效果的。到了清末,李恩绶认为这本书虽风行已久,但有谬误之处,于是又经过了一番校对增删,于光绪年间付梓刊行。后来清人李晖吉、徐瓒,仿照《龙文鞭影》的体例,合编了一部《龙文鞭影二集》。我们现在所看到的《龙文鞭影》多半是经过了上述一
3、些人的不断增补、订正、充实后的本子,应该说是比萧的原作要更完美。一.《龙文鞭影》的特点(一)通俗实用性蒙学教材能否和日常生活紧密联系,是其成败的关键。《百家姓》和《名物蒙求》等成为广为使用的蒙学用书,就在于其方便实用。《龙文鞭影》在我国蒙学教材史上是就一本不可多得的精品。古代儿童学习文化知识。大多从《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这些识字书籍开始的。但接下来。如果让儿童直接学习《四书》、《五经》、《史记》等一些经学造诣深奥的书籍。从简单的识字一下上升到理论性很强的儒学经典,对儿童来说很有困难。这时候《龙文鞭影》的出
4、现在这中间就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在识字的基础之上,又能“明浅理,识小体”,所以《龙文鞭影》是儿童进一步学习的最佳选择。《龙文鞭影》收取了2000多个故事,这些故事内容包括了我国古代各个历史时期著名的人物故事、历史故事、神话、寓言故事等。涉及到了政治、军事、文化、外交、文学、艺术、濡林、方术、习俗、风尚、伦理、品行、怪异、迷信等各个方同时,在以“德”为本的中国古时社会,《龙文鞭影》中也有大量与“德”相关的内容对刚刚识字的孩童来说。一些浅显的伦理道德和处世之道能使儿童在“明理”上也更进一步。(二)伦理教化性“伦理道德”一
5、直都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旋律,这种文化在教育上的必然体现就是要求其具有很强的教化作用。古人在很早就意识到,孩童时期所接受的内容对幼儿思想品德的形成有着很重要的影响。所以在知识教学为主的教材中包含着丰富的道德教育的内容。比如,《三字经》本是以识字为主的综合性字书。但是在内容的安排上却加进了大量的道德知识,例如“香九龄,能温习。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与长,宜先知。”《龙文鞭影》成书于明代,在其书中自然会反映当时统治阶级的思想意识,在这些思想里面有封建糟粕,但也有些积极的思想,例如“重华大孝,武穆精忠”教化儿童
6、要孝敬父母,要忠于君主和国家,“温公警枕、董子下帷”、“郑虔贮柿。怀素种蕉”等则是激励教化儿童要以古人为榜样,刻苦学习,发奋读书。从这些句子中就可以看出《龙文鞭影》有着很强的教化性,是很符合封建伦理道德的一本书,儿童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的同时,也受到了意识形态方面的教育,这也是这本书的一大特点。(三)易诵易学性私塾等蒙学机构在教学过程中长期奉行熟读多练的原则。蒙学教师根据儿童记忆力强的特点,注意引导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熟读牢记。宋代理学家程颐说:“勿谓小儿无记性。所历事皆不能忘。”朱熹也说:“读多自然晓”。“读书千遍,其义自
7、见”。古人之所以强调背书,并不完全是因为书本内容有多么重要,而是把背诵当成巩固学习内容的一种教学方法。因此,蒙学教材的便于朗诵性也是其追求的特点。《龙文鞭影》》正文都为四言。上下两句对偶成联,逐联押韵,全书按韵部编排,是一部使用韵语的典型蒙书。其书的正文的上下两句是对偶的,各讲一个典故。在内容上有的是意思对照相近,比如“能诗杜甫,嗜酒刘伶”,有的则是对比反衬,比如“边名菩萨,包号闰罗”此这上下两句都有一定的内在联系。非常便于上下联想和记忆。在声音上,上下两句对偶中讲究声调上的平仄和谐。诵读起来琅琅上口,听起来声声入耳,
8、既有音律美,又有节奏感,十分利于儿童的朗读和记忆学习。一.《龙文鞭影》的教育启示编排体例的借鉴价值《龙文鞭影》的编排方式很值得当前儿童教育借鉴。古代儿童从小学习“三、百、千”教材,这些教材虽然整齐押韵,易诵易记,但是没有注释文字,老师如果不给讲解其内容,学生也只能死记硬背。之后出现的进一步识字教育的韵语知识读物,大部分都增加了注释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