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高校思政教育理念分析3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高校思政教育理念分析3篇第一篇1大力营造具有浓厚传统文化特色的社会环境良好的社会环境能够对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和其个人的顺利成长起到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社会文化是对人格影响最大的环境因素。每个人都在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生活,社会文化促使其实现社会化,形成特定的人格。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重视继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无疑对于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增强综合国力具有重要意义。为了使大学生能够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必须形成全社会尊重传统文化,吸取传统文化精髓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服务的共识。科学而充分地发挥以电视、广播、报纸等为代表的社会传媒的巨大作用,全方位地传播优秀
2、传统文化,如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我爱学国学”栏目,就深受广大人民喜爱。另外,现在的用人单位在选拔人才的时候,在注重考核外语和计算机等专业水准之外,还应该增加一点有关历史人文知识方面的“国粹”,兴起全社会重视传统文化的热潮,以形成高品位的社会主流文化。2改变高校传统文化教育弱化现状2.1加大高校对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视中共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伴随着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并提出要“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落实中共十七大提出的这一宏伟任务,无疑应着力做好传统文化教育。而在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方面,大学有其独特的地位和使命。这应引起高校的高度重视,学校应出台关于加强
3、传统文化教育的文件,对传统文化教育在大学教育中的地位以及如何落实这项工作作出规定,以指导和推动这项工作的开展。制定包括课程建设、师资培养、教学研究等内容在内的高校传统文化教育实施规划,以确保这项工作的扎实推进。2.2加强传统文化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在《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就提出了“高等学校要创造条件,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中国语文课。加强传统文化教学与研究基地建设,推动相关学科发展”。目前,大部分高校的传统文化教学主要集中在“大学语文”或“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等课程上,教材水平参差不齐,而且绝大部分学校并没有列为必修课程。这样的课程因其涉及面广,内容较枯燥,课时设置少,往往讲
4、出来的东西变成“大而空”,很难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笔者认为,首先可编订高水平的传统文化方面的教材,开设传统文化必修课,加大课时量,并鼓励教师开设传统文化方面的选修课程,规定学生必须修满有关传统文化方面的学分。通过课程让大学生全面系统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其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和修身之作用,引起学生共鸣,进而内化为自身动力,并转化为实际行动。其次,挖掘学科课程的人文内涵,加强传统文化与各学科间的有机融合。对学科课程,教师在讲授其专业知识的同时,要充分开掘其中蕴涵的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并能将传统文化和学科相融合。譬如大学语文课程,可以深度挖掘优秀文学作品的精神资源,从哲学、政治、历史、人
5、文精神、文化品格、民俗风尚、审美意趣、语言文字等层面进行多角度的渗透,将传统文化的精髓贯穿其中;对自然科学课程则可以通过介绍学科发展历史等方法,使学生对中国科技历史和优秀文化遗产有所了解。2.3提高教师尤其是辅导员的传统文化素养和教育意识&n[1][2][3][4][5][6][7][8]下一页bsp;根据课程设置,建设一支专门从事传统文化教学的教师队伍,引进人才,大力提高教师的传统文化知识、素养,以保证传统文化教学的教学水平。要结合大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切忌泛泛而谈,要注重教育内容的针对性、现实性和生动性。这就要求教师要做好调查研究,经常性地深入到
6、学生中间,及时了解学生的“热点”、“难点”、“疑点”,动态教学,不断提高教育水平。在此特别强调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在学生的大学生活中,辅导员可以说是与学生接触时间最长的老师,辅导员的身影遍布教室、学生宿舍、学生餐厅、操场等等。他们是学生入校后的第一任人生导师,辅导员的一言一行无不深刻地影响着学生。但进入新时期后,高校辅导员一度陷入尴尬的境地,“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很多优秀的辅导员也纷纷转岗。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很多高校也加大了对辅导员工作队伍的建设,但在辅导员的专业选择上仍难以令人满意。目前,从事辅导员工作的老师专业可以说十分齐全,但真正思想政治教育或相关文
7、科专业的老师可谓十分稀少,这是高校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一大不利因素。与学生接触时间最长的教师传统文化知识不过关,对进行传统文化教育也是一大损失。所以,一方面要对辅导员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培训,学习相关知识,提高辅导员自身的文化素养和传统文化教育意识;另一方面要严把招聘关,在辅导员岗位的设置上,最好是思政专业、文史或相关专业,从教育源头上做好准备,成立一支适合目前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队伍。2.4建设高尚高雅的校园文化氛围校园文化即大学生每天处于其中的一种人文环境,它的好坏对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