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7630553
大小:2.12 MB
页数:37页
时间:2018-12-01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科技文化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3讲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科技文化成就1.围绕一个核心:中国传统儒学思想的演变历程。2.抓住三个重点:“百家争鸣”的形成与影响;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古代重大的科技发明与文艺成就。3.感悟现实意义:在全球史观、文明史观的视角下,看待儒家文明的世界影响,探讨当今人类文明的交流与发展。坚持与时俱进,理论创新,注重思想自由,倡导文化多样化成为当前我国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①仁②礼法并用③无为而治④中央集权⑤非攻⑥天人感应⑦理⑧客观唯心主义 ⑨格物致知⑩致良知⑪君主专制 ⑫工商皆本 ⑬明清小说⑭小篆 ⑮风俗画 ⑯元杂剧考点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命题角度从不
2、同角度考查诸子百家的主张(2013·江苏单科,21)(2012·山东文综,9)(2012·北京文综,37)【知识链接】(1)治国思想上,有“人治”、“法治”和“无为而治”之分。(2)人性论上,有“性恶论”与“性善论”之分。(3)人与自然关系上,有“敬畏自然”、“顺应自然”和“制天命”。(4)人生态度上,有积极入世和“逍遥”避世之分。【对点突破】(2013·山东青岛一模)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韩非子说:“唯夫与天地之剖判也俱生,至天地之消散也不死不衰者谓常。”从以上儒家、道家、法家言
3、论来推断,三家都()。A.针对先秦的社会现状提出了共同的政治主张B.认为自然是不可以认识的C.认为自然界的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D.表现出人对自然及其规律的尊崇解析从题干中“四时行焉,百物生焉”“道法自然”等信息可知,儒家、道家和法家都看到了自然界的运行有其规律,所以D项正确。答案D考点二汉代儒学与宋明理学命题角度1董仲舒思想的形成及历史影响(2013·福建文综,14)(2013·重庆文综,1)(2012·天津文综,12)【知识链接】(1)形成:以儒学为基础,以阴阳五行为框架,吸收法家、道家,兼采诸子百家,形成具有神秘色彩的新儒学体系。(2)历史影响:适应
4、了大一统专制政治需要,加强了中央集权,奠定了中国封建统治思想的基本格局,具有思想专制和封建教化的作用。【对点突破1】(2013·广东汕头二模)据学者考证,汉代已可种植反季节蔬菜,但当时有人认为这种做法违反自然节律,会导致灾异。这种看法的理论基础是()。A.勤俭节约B.天人感应C.重农抑商D.格物致知解析汉代反季节蔬菜的出现,有人认为是灾异,是上天对人类的惩罚,所以B项符合题意。答案B命题角度2理学与心学的基本主张及影响(2013·课标全国Ⅰ,25)(2013·福建文综,16)(2013·广东文综,14)(2012·课标全国,27)(2012·海南单科,6)
5、【知识链接】理学认为“理”或“天理”是自然万物和人类社会的根本法则,使儒学走向政治哲学化,强调“格物致知”;陆王心学是对理学的发展,把“理”从“天理”发展为人的“良知”,把“天理”内化为人的品质。【对点突破2】(2013·广东汕头模拟)某思想家曾作诗咏《中秋》:“吾心自有光明月,千古团圆永无缺。山河大地拥情辉,赏心何必中秋节。”该思想家是()。A.孔子B.董仲舒C.朱熹D.王阳明解析注意题干关键词“吾心”“赏心”,作者认为明月、山河等一切都在心中,可知是心学的思想,故选D项。答案D考点三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命题角度1全面认识李贽的“异端”思想(2013·山东
6、文综,16)(2012·浙江文综,38)(2011·天津文综,3)【知识链接】随着明清社会制度的衰落和新的经济因素的出现,产生了李贽对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抨击,对“道统”论的反驳,表现了反对封建权威、反教条、反传统的精神。【对点突破1】(2013·苏锡常镇徐连六市调研)李贽曾评论先秦诸家:“申(不害)、韩(非)何如人也?彼等原与儒家分而为六。既分为六,则各自成家;各自成家,则各各有一定之学术,各各有必至之事功。举而措之,如印印泥,走作一点不得也。”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李贽认为诸家之间曾是平等的B.李贽认为诸家都曾发挥贡献C.李贽放弃传统儒学的价值取向D
7、.李贽否定了儒家的独尊地位解析李贽属于地主阶级的儒学思想家,对待传统儒学的态度是抨击,而非放弃,所以C项明显错误。答案C命题角度2黄宗羲的思想主张及历史影响(2012·广东文综,14)(2011·课标全国,26)【知识链接】从“民本”立场抨击君主专制,提倡“工商皆本”,堪称是中国思想启蒙第一人。他的政治理想主要集中在《明夷待访录》一书中,对以后反专制斗争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对点突破2】(2013·广东茂名一模)黄宗羲在一首诗歌中感叹:“近来学人少,谁何识真伪。……括帖上下文,原无真实义。推之入理窟,涂车可略地。有明三百年,人物多憔悴。”该诗歌主要抨击明朝
8、()。A.君主专制加强B.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C.理学的空疏学风D.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