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急曲线地铁隧道盾构法掘进技术研究

特急曲线地铁隧道盾构法掘进技术研究

ID:27625737

大小:389.93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8-12-05

特急曲线地铁隧道盾构法掘进技术研究_第1页
特急曲线地铁隧道盾构法掘进技术研究_第2页
特急曲线地铁隧道盾构法掘进技术研究_第3页
特急曲线地铁隧道盾构法掘进技术研究_第4页
特急曲线地铁隧道盾构法掘进技术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特急曲线地铁隧道盾构法掘进技术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特急曲线地铁隧道盾构法掘进技术研究 盾构先锋网tbm.stec.net(2004-11-15)        新闻来源:隧道网    摘要:分析急曲线地铁隧道盾构法施工易发生的问题,结合宜山路~停车场区间长距离特急曲线隧道工程实例,介绍急曲线隧道的盾构法掘进技术。   关键词:急曲线轴线铰接仿形刀侧向分力注浆   1 引言  城市的发展,带动引了轨道交通建设的发展,在轨道交通线路的选择上,由于受规划及建、构筑物的制约,这使得轨道交通的线形越来越复杂。急曲线隧道线形虽不属良好,但在应用上将会越来越多。急曲

2、线隧道的盾构法施工技术与常规盾构法施工技术相比存在一定的特殊性,研究急曲线隧道的盾构法施工技术,相信对以后类似的急曲线隧道盾构法施工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2 急曲线隧道盾构法施工的难点分析及对策  一般来说,设计线形中取用规范标准的最小限值或与限值接近的大曲率小半径曲线,即认为是急曲线。如果这种不仅半径小,而且有很长的延米,甚至还组合采用缓曲线而构成的复杂线形,我们称之为特急曲线。为方便讨论以下均称之为“急曲线”。  2.1  难点之一:急曲线隧道轴线比较难于控制  在急曲线段,由于盾构机本身为直线形

3、刚体,不能与曲线完全拟合。曲线半径越小、盾构机身越长,则拟合难度越大。在急曲线段盾构机掘进形成的线形为一段段连续的折线,为了使得折线与急曲线接近吻合,掘进施工时需连续纠偏。曲线半径越小,盾构机越长,则纠偏量越大,纠偏灵敏度越低,轴线就比较难于控制。其施工参数需要经过计算并结合地质条件等因素综合考虑,并进行试掘进后方可确定。特别在缓和曲线段,每米的施工参数都有所不同,操作难度更大。  为了控制好急曲线隧道的施工轴线,需要提高盾构机的纠偏灵敏度。而要提高盾构机的灵敏度,最有效的措施是缩短盾构机头的长度。在盾

4、构机的中部增加铰接装置,即可减少盾构固定段长度。使用铰接装置后,盾构机掘进过程中所穿越的孔洞将不再是理论上的圆形,需要配套使用仿形刀装置进行超挖。  因此,控制好急曲线隧道施工轴线的关键技术之一就是如何使用好盾构机的铰接装置和仿形刀装置。  (1)盾构机铰接装置的使用  使用盾构机的铰接装置,可以使得盾构机的前筒、后筒与曲线趋于吻合,预先推出弧线态势,为管片提供良好的拼装空间。  如图1所示为盾构机掘进形态的三种模式。进行曲线施工,弯道内侧如要充分超挖时,在几何学上,以对象曲线的中心为O的情况下,OA>

5、Max(OG,OH,OD)的关系如能得到满足,盾构机便可以掘进。这相当于模式(a)。这种情况,属于绞接角度θ不足,土体超挖量δ过多,盾构机后端的外侧点D和土体之间有缝隙,超挖量一旦增大,就会有盾构机位置不稳定的倾向。图1  模式(b),OA=Max(OG,OH,OD)的情况下,最适合绞接状态中的刀盘前部外端(A点)和前筒后端(G点)、后筒后端(D点),其中任意一点在同一圆弧上,其余二点在此圆弧之内。此时的绞接角度称为界限绞接角度θcr,此界限绞接角度θcr如果能给出曲线半径和盾构机的尺寸,便可计算出。作

6、为盾构机的构造,全部用此θcr值进行绞接的话,是最为理想的。此时,盾构机的外侧全体都接触到土体,施工上最为稳定,并且超挖量δ为最小值。  模式(c),为过度绞接状态,OA  (2)仿形刀的使用  铰接装置作为一种辅助手段,需要与仿形刀的超挖、锥形管片、曲线内外侧千斤顶的不同推力等施工措施配合在一起使用。仿形刀的使用效果将直接影响盾构机铰接装置的作用,

7、超挖量过大将严重地扰动土体,过小将不能充分发挥铰接装置的作用,以至达不到所要求设计轴线的半径。  因此,急曲线隧道施工时,应该选择模式如图1。  超挖量计算(见图2):(基于组装完成后的刀盘一侧的管片端面和盾构后筒呈垂直的条件下进行分析)图2  点P坐标:  Xp=L2+D/2tanθ/2  Yp=R0  点Q坐标  XQ=Xp+(D/2tanθ/2+L1)cosθ  XQ=Xp-(D/2tanθ/2+L1)θ  点V坐标  XV=Xp+(D/2tanθ/2+L1-1)cosθ-D/2sinθ  XV=

8、Xp-(D/2tanθ/2+L1-1)sinθ-D/2cosθ  点V和Y轴的角度  αV=tan-1(XV/YV)  最小内接半径Rmin                                                  超挖量δ                                          (D:盾构外径θ:中折角 Ro:曲线半径)  2.2 难点之二:隧道整体因侧向分力向弧线外侧偏移  急曲线隧道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