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孟子到王夫之-民本思想中革命因素之张扬

从孟子到王夫之-民本思想中革命因素之张扬

ID:27617763

大小:50.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2-05

从孟子到王夫之-民本思想中革命因素之张扬_第1页
从孟子到王夫之-民本思想中革命因素之张扬_第2页
从孟子到王夫之-民本思想中革命因素之张扬_第3页
从孟子到王夫之-民本思想中革命因素之张扬_第4页
从孟子到王夫之-民本思想中革命因素之张扬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孟子到王夫之-民本思想中革命因素之张扬》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从孟子到王夫之:民本思想中革命因素之张扬摘要:中国4/vie  中国传统民本思想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政治思想之一,孟子不仅是中国古代早期民本思想之集大成者,而且其民本思想中有着特殊的革命因素:“民贵君轻”“人性本善”“制民以恒产”“汤武革命”。这些革命因素被后世统治者抹杀掩埋,直到明清之际重新被以王夫之为代表的思想家们所唤起与弘扬:“循天下之公”“天下之土,皆民之产”“可禅、可继、可革”。王夫之能够重新张扬孟子民本思想中的革命因素,有着深厚的社会背景和理论依据。  关键词:孟子;王夫之;民本思想;革命因素  中国传统民本思想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政治思想之一,也是中国古代最

2、重要的政治伦理思想组成部分。民本思想始于三皇五帝,雏形于周代,集成于春秋战国。其中孟子为先秦时期民本思想之集大成者,而其民本思想中的革命因素被后世统治者不断抹杀掩埋,可以说,直到明清之际方重新被进步思想家们所唤起,而王夫之则是张扬孟子民本思想中革命因素的突出人物。  一、孟子民本思想中的革命因素  中国传统民本思想萌芽于三皇五帝时期,特别是人们对于五帝三王功业的记述,鲜明地显示出了浓郁的民本意识。而至周朝,著名的政治家和思想家周公旦则将这些浓郁的民本意识,提升为自觉的民本思想。  《尚书》,是中国第一部古典文集和最早的历史文献,它以记言为主。自尧舜到夏商周,跨越两千余

3、年,其中散发出浓郁的民本意识和自觉的民本思想。尚书的民本思想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民为邦本。“民本”一词最早出自《尚书・五子之歌》,“皇祖有训,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①这是夏康之弟劝诫夏康而作的诗歌。意思是民众是国家的根本,作为统治者要敬民、重民、爱民,认识到民众的力量,自我约束,修善德行。慎重处理民事、国事。二是为民作主。既然民为国本,那么,君主的责任就是治理好国家,管理好百姓。《尚书・多方》说:“天惟时求民主,乃大降显休命于成汤,刑殄有夏”。②三是敬德保民。真正要做到为民作主,根本上就应当敬德保民。因为“天矜民,民之所欲,天必从之”。③统治者必须秉承

4、天意,敬天保民。因而《尚书・蔡仲之命》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民心无常,惟惠之怀”。④敬天保民的本质就是敬德保民。四是重农裕民。而要做到敬德保民,最重要的一�l是重农裕民。《尚书・洪范》是记载周武王向箕子讨教安定天下常道的重要篇章。箕子将安定天下之道概括为九条大法,其中第三条大法就是“农用八政”,而“食(农业生产)列为八政之首,“货”(商业市场)则列在第二。故周公旦说:“彼裕我民,无远用戾。”⑤五是明德慎罚。要做到敬德保民,最重要的另一条则是明德慎罚。周公旦在总结以往朝代兴亡的基础上,提出“克明德慎罚”。⑥治国安民应当崇尚德教,实行德政,慎用刑罚,不要任意而为,防止

5、滥杀无辜。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对《尚书》中的民本思想从两个方面给予了大发展:一方面是内容更加丰富充实;另一方面是进行了理论的概括。其中著名者有儒家的孔子、孟子、荀子,道家的老子、庄子,法家的韩非子,墨家的墨子等。在这些著名者之中,最突出者乃是孟子,他成为当时民本思想的集大成者。  孟子(公元前385―公元前304)不仅继承“民为邦本”之说,而且初步回答了为什么要以民为本的问题,并进一步提出了具有革命因素的“民贵君轻”思想。孟子认为,天子大位,虽“天与之”,然成之于民。因天意由民意显露,故民心向背就成为政权得失的关键。“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

6、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⑦既然民、民心是得天下之根本,那么,按其逻辑,孟子进一步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⑧由此把民上升到“天”的位置,实际上实现了“君”“民”位置的革命性的根本颠倒。  孟子不仅继承“敬德保民”之说,而且在孔子仁学德政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王道仁政”的思想,并为此创立了其人性理论基础。孟子认为,既然民为本,得民心是得天下之根本,那么就必须行仁政,行王道。因为“民之归仁,犹水之就下。”⑨人民归向于仁,如同水往下方流。故孟子曰:“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⑩施行仁政称王天下,没有人能阻挡得了的。历史充分说明了这

7、一点:“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国之所以废兴存亡者亦然。”B11王道仁政的核心就是以民为本,而王道仁政的人性理论基础则是“性善论”。在孟子看来,治理百姓要行王道仁政不仅上合天意,下合民意,而且从根本上来说,是符合人性的要求。因为人本性为善:“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B12每个人都有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先王由于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所以才有怜悯体恤百姓的政治。用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施行怜悯体恤百姓的政治,治理天下就可以像在手掌心里面运转东西一样容易了。孟子又说:“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