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7609911
大小:63.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05
《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环保问题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环保问题分析南通市港闸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江苏省南通市226006【摘要】水资源问题的加剧在我国已经成为了一个普遍的现象,水资源问题主要表现在水污染严重以及水资源短缺两方面,建筑领域给排水系统作为与水资源问题联系十分紧密的一项工作,必须在给排水设计方面做出一定程度的改变,才能使自身的发展能够与节能环保的理念相协调,从而使自身能够得到更加长远的发展。做好给排水设计工作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专业人员做出极大的努力才能完成,有关部门及人员必须认识到这一点,努力将环保理念应用到整个给排水设计过程中,以使给排水系统能够得到更加长远的
2、发展与进步。【关键词】建筑;给排水设计;环保问题1建筑给排水设计节能问题分析1.1计量设施不够完善给排水设计对建筑工程来说是一项历史悠久的设计工作,但是我国的给排水设计至今一直沿用的是传统的设计理念,整体结构都是以“粗放型”为主,在设计结构中,很多需要计量设施的环节都十分落后,有的甚至没有设置计量设施;排水水量的测量要根据计量设施进行测试得,如果失去了精准度就会对水量的供给造成很大的偏差,与给排水设计中的保证精准度相背离。1.2节水型应用器•的缺少在给排水系统设计中节水型应用器材的使用非常重要,只有合理利用卫生器具与节水型给水配件的结合,
3、才能实现优化水资源供给的情况;节水型应用器具的使用对整体排水结构起到了补充的作用,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改善:1.2.1管M超压排水设计人员在给排水设计中要应用较为先进的变频调压装置,保证水泵使用的超高水压,降低渗透情况的发牛.,不会造成超压状态。1.2.2充分利用雨水资源充分利用雨水资源,是未来建筑事业发展的一个可取之处,要兼具用水的基本功能,雨水资源的充分利用可以很大程度节约生活用水的水量,并且从它的优势上看,是可以永远使用的资源。2节水方面的设计2.1.1分区分压供水我国对于建筑物的给水系统有一个明确的规定,这个规定表明建筑中任何使用
4、水资源的用具,在其最终配水点位置上的静水压力应该控制在0.05MPa-0.35MPa的范围之内,合理的分区分压供水可以减少管道渗漏量,延长用水器具的使用寿命,减少管网系统、用水器具的维修成本。2.1.2热水干管因为建筑内的热水供应系统是集中的,在使用热水的过程中会产生一些水资源以及热能的浪费,因此在进行设计的吋候应该采用立管的循环方式或者是支管的循环方式,这样能够有效降低在使用热水吋对水和热能的浪费。2.1.3节水配件在本文的前半部分提到,虽然给水卫生用具和配件能够节约的水资源相对来说是比较少的,但是随着吋间的积累其产生的作用非常巨大,因
5、此在进行建筑给排水系统设计的吋候,应该选用节水型的卫生用具,还有配件,并且在安装的过程中应该避免管道出现水的渗漏情况,以达到节约水资源的0的。比如某省份省在2000年就发布了在全省范围内对建筑工程中落后设施进行淘汰的措施,文件中要求淘汰过度用水的配件和卫生用具,推广使用节水的卫生用具,并且声明一旦违反规定,那么这样的建筑将不予审批和验收。可见对于节水配件的使用已经非常广泛了,并iL也是十分有效的。2.2节能方面的设计2.2.1合理控制水压第一,与施工现场实际情况相结合,精准测量给排水系统的供水压力;第二,对给排水系统设计进行优化,合理控制
6、整个系统的供水压力,禁止超压出流;第三,采取合理的减压措施,对给排水系统的水压加以限制;第四,统一安装减压阀,对单位吋间内管道水流量加以控制。此外,给排水系统管道渗漏是常见问题,因此设计中要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对系统设计方案加以优化,并选择合适的施工材料和施工工艺,尽可能减少和消除建筑给排水系统管道的滲漏问题。2.1.2充分利用新能源和热水供应在选择热水供应系统的过程中,具体节能措施表现为以下几点:一是尽量降低热水的消耗量和水流速度;二是对热换器的传热效率加以提升;三是推广使用高效能的保温性材料;四是大力开发新能源,普及节能型产品的使用。作为
7、一种新兴能源,太阳能在热水供应系统中得以普及应用。太阳能加热设备可以分为真空管式和热管式两种类型,二者均具有集热效率高、保温性好、操作简单、检修容易、适应性强等特点。2.1.3选用优质的给排水管材在建筑工程给排水系统施工过程中,常见管材类型有塑料管材、金属管材以及金属塑料复合管材等三种类型。金属管材耐腐蚀性较低,一旦受到腐蚀,其金属元素就会对水质产生一定的影响,甚至对人们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所以这种金属管材逐步被淘汰。塑料管材具奋较高的耐用性和耐腐蚀性,但是在使用过程中极易产生大量噪音,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工作。PVC管材不仅能够起到良好的
8、节能减排作用,还能较大幅度地提升用户的舒适性,提高人们生活质量,所以应广泛推广。3生活用水和二次供水的污染防治3.1水箱(池)建筑给排水系统的水箱或者贮水池的水质污染主要来源于本体、附件以及停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