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离心泵原理及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离心泵原理及应用离心泵工作原理驱动机通过泵轴带动叶轮旋转产生离心力,在离心力作用下,液体沿叶片流道被甩向叶轮出口,液体经蜗壳收集送入排出管。液体从叶轮获得能量,使压力能和速度能均增加,并依靠此能量将液体输送到工作地点。在液体被甩向叶轮出口的同时,叶轮入口中心处形成了低压,在吸液罐和叶轮中心处的液体之间就产生了压差,吸液罐中的液体在这个压差作用下,不断地经吸入管路及泵的吸入室进入叶轮中。离心泵主要工作参数流量即泵在单位时间内排出的液体量,通常用体积单位表示,符号Q,单位有m3/h,m3/s,l/s等,⑴体积流量Q:m3/hm3/sL/s⑵质量流量m:kg/hkg/s
2、t/hm=ρQρ液体密度kg/m3扬程输送单位重量的液体从泵入口处(泵进口法兰)到泵出口处(泵出口法兰),其能量的增值。常用H表示,单位J/kg、m液柱转速泵的转速是泵每分钟旋转的次数,用n来表示。单位:rpm,或r/s一般离心泵转速970rpm、1450rpm、2950rpm;高速离心泵的转速可达20000rpm以上功率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⑴有效功率Ne单位时间内泵输送出去的液体有效能头。⑵轴功率N:泵轴输入的功率。效率用η表示,是衡量泵的经济性的指标汽蚀余量离心泵的汽蚀余量是表示泵的性能的主要参数,用符号Δhr表示,单位为米液柱。Ø有效汽蚀余量液体流自吸液罐,经
3、吸入管路到达泵吸入口后,所富余的高出汽化压力的那部分能头。用Δha表示。Ø泵的必须汽蚀余量液流从泵入口到叶轮内最低压力点K处的全部能量损失,用Δhr表示离心泵结构叶轮它是离心泵内传递能量给液体的唯一元件,叶轮用键固定于轴上,随轴由原动机带动旋转,通过叶片把原动机的能量传给液体。叶轮的作用是将原动机的机械能直接传给液体,以增加液体的静压能和动能(主要增加静压能)。叶轮叶轮有开式、半闭式和闭式三种,如图所示。开式叶轮在叶片两侧无盖板,制造简单、清洗方便,适用于输送含有较大量悬浮物的物料,效率较低,输送的液体压力不高;半闭式叶轮在吸入口一侧无盖板,而在另一侧有盖板,适用
4、于输送易沉淀或含有颗粒的物料,效率也较低;闭式叶轮在叶轮在叶片两侧有前后盖板,效率高,适用于输送不含杂质的清洁液体。一般的离心泵叶轮多为此类。泵体即泵的壳体,包括吸入室和压液室。①吸入室:它的作用是使液体均匀地流进叶轮。②压液室:它的作用是收集液体,并把它送入下级叶轮或导向排出管,与此同时降低液体的速度,使动能进一步变成压力能。压液室有蜗壳和导叶两种形式。轴轴是传递机械能的重要零件,原动机的扭矩通过它传给叶轮。泵轴是泵转子的主要零件,轴上装有叶轮、轴套、平衡盘等零件。泵轴靠两端轴承支承,在泵中作高速回转,因而泵轴要承载能力大、耐磨、耐腐蚀。泵轴的材料一般选用碳素钢
5、或合金钢并经调质处理。轴封由于泵轴转动而泵壳固定不动,在轴和泵壳的接触处必然有一定间隙。为避免泵内高压液体沿间隙漏出,或防止外界空气从相反方向进入泵内,必须设置轴封装置。轴封装置主要防止泵中的液体泄漏和空气进入泵中,以达到密封和防止进气引起泵气蚀的目的。轴封的形式:即带有骨架的橡胶密封、填料密封和机械密封。目前最主要采用机械密封和干气密封两种形式。轴承箱3.5.1轴承箱作用轴承的作用是对泵轴进行支撑,实质是能够承担径向载荷。也可以理解为它是用来固定轴的,使轴只能实现转动,而控制其轴向和径向的移动。轴承箱则用来固定轴承,同时作为装载轴承润滑油的容器。启动前准备工作(
6、1)检查泵及出、入口管线的各部件,如阀门、法兰、地脚螺钉、联轴器、温度计和压力表等,看是否正常好用(2)给轴承箱内加油,油面应在油标的1/2—2/3处。(3)盘车,检查泵的转动情况,是否有不正常的声音。(4)打开轴承及盘根的冷却水。(5)打开压力表阀。(6)打开泵的入口阀,排除泵内存气,使泵内允满液体。(7)具有密封油系统的泵,风将密封油加够,并进行循环。(8)检查好泵的安全设施(对轮防护掣,接地线等)(9)开动高压电机时要与电工联系送电。离心泵的正常操作和维护1、待一切准备工作就绪后,起动泵。系启动时应注意旋转方向(如不对,立即改正),同时注意电机电流变化,不允
7、许超过规定。待电流、转数和压力达到正常,密封也不漏,再慢慢打开泵的出口阀。要注意不要使泵在出口阀关闭状态下长时间运转,一般不超过三分钟。否则,泵中液体循环温度升高,易生气泡,使泵抽空。2、泵的流量用出口阀控制。切忌,不能用入口阀来调节流量。3、泵正常远行时,要不断检金泵出口压力、流量、电流等,不允许超过规定指标。4、轴承温度不应高于65℃,电机温度不应高于70℃。5、密封油压力应高于泵的进口压力49.05—98.1千帕。6、经常检查冷却水畅通信况。7、经常检查润滑泊标尺,保持规定油面。8、检查泵运转中有无杂音、震动及泄漏等发现有异常,应查明原因,及时消除。9、定期
8、更换润滑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