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滕王阁序学案(鲁人版必修4)

2.4滕王阁序学案(鲁人版必修4)

ID:27554410

大小:69.00 KB

页数:32页

时间:2018-12-04

2.4滕王阁序学案(鲁人版必修4)_第1页
2.4滕王阁序学案(鲁人版必修4)_第2页
2.4滕王阁序学案(鲁人版必修4)_第3页
2.4滕王阁序学案(鲁人版必修4)_第4页
2.4滕王阁序学案(鲁人版必修4)_第5页
资源描述:

《2.4滕王阁序学案(鲁人版必修4)》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4滕王阁序学案(鲁人版必修4)教学目标1、理清文章,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的意义、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词类活用及特殊文言句式;2、了解骈体文的文体特点,学会鉴赏这类文章;3、鉴赏课文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正确评价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教学目标1、2教学难点1、鉴赏课文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2、学会正确评价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一、课前自习学案1、自学方式方法①借助课文注解和词典,读准字音、读熟课文,注意把握句子的节奏。②借助课文注解和词典,理清文意,初步感知课文,把握文章内容,标识自己喜欢或存在疑问的词、句和语段。③结合相关知识,品

2、味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及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2、名人导向①作者生活时代、写作动机介绍(阅读记忆)作者简介:王勃(649或650~676或675年),唐代诗人汉族,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王勃为隋末大儒王通的孙子(王通是隋末著名学者,号文中子),生长于书香之家。王勃才华早露,14岁,应举及第,后来他的才华更是锋芒毕露,在那时就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并称为“初唐四杰”乾封初(666年)为沛王李贤征为王府侍读,两年后因戏为《檄英王鸡》文,被高宗怒逐出府随即出游巴蜀咸亨三年(672年)补虢州参军,因擅杀官奴当诛,遇赦除名其父亦受累贬为交

3、趾令上元二年(675年)或三年(676年),王勃南下探亲,渡海溺水,惊悸而死其诗力求摆脱齐梁的绮靡诗风,文也有名,著名的《滕王阁序》就出自他之手今存有《王子安集》。写作背景:唐高宗上元二年(公元675年)重阳节,洪州都督阎伯屿携文武官员欢宴于滕王阁,共庆重阳登高佳节此时,王勃因赴交趾省亲探父,乘船路过马当(今彭泽县)遇阻,中原水神以风相助,日行七百里到达南昌,适逢阎都督九九重阳为滕王阁重修竣工盛宴而被邀入席。酒兴正酣,阎都督请各位嘉宾行文赋诗以纪欢宴之盛况,其实阎公是想让略具诗名的女婿孟学士好好展露一手,孟学士也已经准备妥当,只等当众吟咏,因此在座诸公

4、均再三谦让。至王勃之末座时,王勃不谙此道,踌躇应允,令得满座愕然王勃行文习惯小酌,然后蒙头少睡,起来后挥毫而就,这是王勃“打腹稿”的方式逢此盛宴,小寐难成,王勃于是端坐书案,神情凝注,手拈墨碇缓慢磨墨,借机酝酿才思。阎都督和众宾客看王勃不紧不慢,于是登阁赏景,吩咐小吏随时通报很长时间,小吏来报第一句“豫章故郡,洪都新府”,阎都督听觉老生常谈,实乃平淡无奇;小吏又报“星分翼轸,地接衡庐”,阎都督默不言语;及至小吏来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阎都督遂拍手称赞天才之笔,急令众文武返滕王阁开怀畅饮,尽欢而散。此次盛宴,也因此段佳话而名垂文史可惜天妒

5、英才,王勃作序后的第二年,探父途中渡海溺水而逝。文中铺叙滕王阁一带形势景色和宴会盛况,抒发了作者“无路请缨”之感慨对仗工整,言语华丽②文章重点章句导读、故事或人物介绍(阅读思考)整体感知:本文原题为《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全文运思谋篇,都紧扣这个题目全文共分四段,第1段历叙洪都雄伟的地势、珍异的物产、杰出的人才以及尊贵的宾客,紧扣题中“洪府”二字来写;第2段展示的是一幅流光溢彩的滕王阁秋景图,近观远眺,都是浓墨重彩,写出了滕王阁壮美而又秀丽的景色,紧扣题目“秋日”、“登滕王阁”六字来写;第3段由对宴会的描写转而引出人生的感慨,紧扣题目中“饯”字来写

6、;最后一段自叙遭际,表示当此临别之际,既遇知音,自当赋诗作文,以此留念,这是紧扣题中“别”、“序”二字来写由此看来,全文层次井然,脉络清晰;由地及人,由人及景,由景及情,可谓丝丝入扣,层层扣题。局部思路揭示:本文因饯别而作,但对宴会之盛仅略叙,数笔带过,而倾全力写登阁所见之景,因景而生之情,不落窠臼,独辟蹊径而局部思路的布局谋篇,取舍立意,亦颇见为文之功底以第五段为例说明作者的情感起伏脉络:先用一连串短句抒发感叹:“时运不济,命途多舛冯后易老,李广难封”而后长短结合,抒发自己的愤郁悲凉:“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最后又用先短后

7、长的一组对偶表明心志:“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铿锵的语调表达了自己不甘沉沦的决心。精彩语句揣摩:1.“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赏析:作者善用灵活多变的笔法描写山容水态,表现楼台的壮观,从而把读者带入身临其境的审美境地“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写出了色彩变化之美这两句不囿于静止的画面色彩,而着力表现山光山色的色彩变幻:寒潭之水因积水退尽而一片清明;傍晚的山峦因暮霭笼罩而呈紫色上句设色淡雅,下句设色浓重,在色彩的浓淡对比中,突出秋日景物的特征,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2.“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赏析

8、:这一句素称千古绝唱青天碧水,天水相接,上下浑然一色:彩霞自上而下,孤鹜自下而上,相映增辉,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