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7544251
大小:62.56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03
《“五水共治”的体制、机制、制度创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五水共治”的体制、机制、制度创新徐永明嘉兴市南湖IX:城南街道农业技术服务中心摘要:水是自然界最重要的资源之一,无论是水的生态价值还是经济价值,都对人类社会起着不可忽略的作用。而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社会的变化,水资源逐渐匮乏,很多区域开始出现“水危机”。因此,为保护水环境和民众能够喝到健康水,“五水共治”势在必行。木文从“水危机”背后的制度危机着手,比如“多龙治水”、“条块分割”、“单打一”、“裁判员”与“运动员”合一等。从体制、机制、制度三方面提出只体措施。关键词:“五水共治”;体制;机制;制度1.体制创新1.1加强部门的整合及统筹在对水进行管理的
2、体制上,“多龙治水”的问题非常明显。以杭州谁管理为例,钱塘江是属于钱塘江流域的管理局管理,苕溪是属于水利局管理,丙湖是属于丙湖风景园林的管理局管理,京杭运河是属于航管局管理,城市内河是属于环卫局管理,地下水是属于国土资源局管理范围,上水及下水是属于建设局管理,而水的质量是属于环保局管理。此种“多龙治水”的情形导致各部门之间矛盾重重,大幅度增加了各部门之间的交流、协调成木,政府的统筹功能逐渐弱化。因此,要按照习主席关于山水的理念对部门进行统筹和整合,加强各涉水部门的整合,根据“大部制”改革要求来加强各部门的统筹。1.2加强“条块分割”中“块”的责任和“条
3、”的功能在治水管理的问题上,针对“条块分割”的弊端,不仅“条”与“条”之间存在矛盾,如经济部门以经济建设为发展中心,而水利部门要求以节水为前提。“快”与“块”之间也存在矛盾,如左右岸之间、上下游之间由于水环境污染产生的冲突越来越激烈,水资源的争夺越来越尖锐。苏州市吴江区与嘉兴市秀洲区之间由于水环境污染的问题,两区域的冲突非常激烈。初次之外,“条”与“块”之间也存在着矛盾,表面上,“块”与“条”共同管理某地区水域,但实际上是对有利可图的地方争夺管理,对无利可图的水域让着管理。因此,应加强“条块分割”中“条”的统筹功能和“块”的属地责任。1.3加强“单打一
4、”的综合决策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以水定人、以水定产、以水定城的自然发展规律,但很多地区的发展违背了该自然发展规律。比如义乌市的经济发展,由于义乌市只注重经济的发展,而忽视了对水环境的保护,因此导致了“水危机”的产生,义乌市缺水严重。再如杭州地区的西溪湿地,由于当吋市领导的决策,人肆发展发展房地产,从而住房面积居多,蓄水面积减少,因此引起了雨天水淹住宅的情况发生。综上所述,政府决策必须根据科学发展观进行,按照系统的思维做科学的综合决策。1.4建立健全第三方检测体制自21世纪以来很多地方的自来水出现恶臭的现象,但相关管理部门并不重视此现象。比如2013年,
5、杭州市的自来水明显出现异味,但水务部门却说水的质量合格,宣称所提供的水源皆是好水。由于供水及管理水质量皆是水务部门,因而此问题无法得到有效地解决。无论是水环境管理还是水资源管理,管理情况的好坏不应由管理者评价,因此需要建立第三方监测机制,并II受公众监督,政府进行评价和检测1.机制创新2.1完善政府机制由于公共决策的局限性、信息不完整等原因,在治水管理的问题上,政府功能可能会弱化。因此,要完善政府机制,提高政府各方面的功能。具体做法如下:(一)、优化治水的规划,从系统论的角度和区域特点以及实际情况出发,构建“五水共治”的顶层设计;(二)明确政府主要治水
6、职责,政府治水的主要职责之一是提供一些公共用品,比如节水工程、治污工程、排涝工程、防洪工程、供水工程等,另一项职责是向地区提供治水制度,保障治水的效果;(三)科学评价当地政府的治水缋效,建立事中、事前、事后评价制度。2.2完善市场机制治水事项具冇公共物品属性和外部效应的事务,经常会遭遇市场失灵的威胁。因此,需要利用完善市场机制,防止市场失灵。具体做法如下:(一)、在对取水总量进行控制的基础上,建立水权交易和有偿使用机制;(二)、在对排污总量进行控制的基础上,建立水污染教义和有偿使用机制;(三)、在对生态价值进行评价的基础上,建立水生态保护补偿、水环境损
7、害的赔偿机制。2.3完善社会机制在治水管理的问题上,冇吋政府机制、市场机制都解决不了,因此需要第三方机制进行解决,即社会机制。具体做法如下:①加强社区自治组织、用水户协会等组织的建设,建立真正独立的社会组织;②加强水环境信息、水资源信息的披露,让公众了解水环境和水资源的真正情况,并且采取保护自身健康安全的措施,另一方面可让政府及企业对相关部门的监督;③加强水资源和水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以及舆论引导,增强公众、企业保护水环境和珍惜水资源的意识。1.制度创新3.1加强管制性制度的建设“五水共治”的管制性制度是“五水共治”进行治水的前提性制度,主要包括总量控制
8、制度、规划管制制度、责任追究制度、检测监管制度等。其中以规划管制制度为例,从生态功能的要求出发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