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批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与

五批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与

ID:27543512

大小:351.01 KB

页数:39页

时间:2018-12-01

五批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与_第1页
五批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与_第2页
五批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与_第3页
五批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与_第4页
五批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与_第5页
资源描述:

《五批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与》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五批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 建设与管理2013年10月目录一、重点县建设的基本思路二、重点县建设目标解读三、建设方案编制2009年,财政部、水利部决定,集中资金投入,连片配套改造,以县为单位整体推进,开展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以期通过重点县建设,实现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由分散投入向集中投入转变、由面上建设向重点建设转变、由单项突破向整体推进转变、由重建轻管向建管并重转变,彻底改变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严重滞后的现状,提高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奠定坚实基础。一、重点县建设的基本思路(一)建设原则统一规划、因地制宜。集中连片、突出重点。尊重民意

2、、民办公助。整合资源、完善机制。4一、重点县建设的基本思路(二)2013年主要任务1、西南地区“五小水利”工程建设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以《西南五省(区、市)小型水利设施建设规划》为依据,重点支持干旱片区以小微型水源为重点的“五小水利”工程建设。西藏依据《西藏自治区“五小水利”工程建设实施方案》开展“五小水利”工程建设。5一、重点县建设的基本思路(二)2013年主要任务2、华北地下水超采区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山东、河南优先集中安排地下水严重超采区,大力开展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适当开展高标准农田水利建设,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

3、压减农业灌溉地下水开采量逐步改善地下水生态状况。6一、重点县建设的基本思路(二)2013年主要任务3、西北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新疆以中央援疆工作领导小组同意的高效节水灌溉发展规划为依据;甘肃以河西走廊国家级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区项目实施方案为依据;陕西、青海、宁夏以2013-2017年高效节水灌溉总体实施方案为依据;集中连片,开展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促进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提高群众生产生活水平,节约农业用水,改善生态环境。严格限制发展新的灌溉面积。7一、重点县建设的基本思路(二)2013年主要任务4、长江中下游及东南沿海高标准农田水利建设长江中下游平原、淮河

4、以及珠江流域等水稻主产区省份,重点结合渠系工程配套改造,大力开展高标准农田水利建设。8一、重点县建设的基本思路(二)2013年主要任务5、农村河塘清淤整治河北、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东等10个省继续开展农村河塘清淤整治工作。河道整治要以改善水环境、恢复和强化河道输水灌溉、行洪排涝能力为目标,实现沟通周边主要水系;塘坝整治应大幅度提高安全性,增加蓄水能力。9一、重点县建设的基本思路(二)2013年主要任务6、1-5万亩中型灌区配套改造华北、西北、长江中下游及东南沿海地区的省份,每省自行选择一个重点县,开展1-5万亩灌区配套改造试

5、点。选择1处水源工程已除险加固改造完毕、渠系工程布局完整、管理基础好、地方积极性高、通过3年建设完成工程整体配套改造任务,同时,健全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完成灌溉用水水价和管理体制机制进行改革,将灌区打造成工程高标准、管理高效率的示范灌区。10一、重点县建设的基本思路(三)重点县管理的基本方式中央对省:采取“名额分配到省、资金切块到省、责任落实到省”的办法进行管理,两部不直接安排具体项目。省对县:大力推广竞争立项方式遴选重点县。部分省按因素法选择重点县。县对项目:大力推行“七步工作法”。11一、重点县建设的基本思路(四)重点县监管的主要措施一是规范选择程序。

6、积极推行竞争立项方式遴选重点县。二是建立绩效考核制度。对重点县建设的组织管理、建设进度、工程质量、资金投入、资金整合、资金使用和监管,以及管护机制等进行考核。三是实行动态管理。实行一年一考核、一年一确定,考核结果与以后年度重点县数量和资金规模直接挂钩。对考核不及格的重点县取消资格。12一、重点县建设的基本思路(四)重点县监管的主要措施四是加强资金监管。与纪检、监察、审计部门配合,加强资金监管。五是加强工程建设管理。积极推行“四制”,规范工程建设管理。六是规范前期工作。加强建设方案技术审查,对各县方案由两部组织合规性审查。13一、重点县建设的基本思路二、重

7、点县建设目标解读《财政部、水利部关于实施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的意见》提出的重点县建设主要目标是:在全国范围内分批次、分阶段开展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使每一个重点县经过若干年建设,基本完成县域内主要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配套改造,基本形成较为完善的灌排工程体系,基本实现“旱能灌、涝能排”,达到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抗御自然灾害能力明显增强的效果。(一)有效灌溉面积占耕地面积的比重提高10-15%,或达到60%以上。“比重提高10-15%”不是指提高10-15个百分点,而是相对现状比重提高10-15%(如果现状所占比重为44%

8、,要求提高到48-51%,即4个百分点以上);由于水资源条件限制,新增灌溉面积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