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7527135
大小:53.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2-04
《教学活动中“双主体”关系与学导互动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教学活动中“双主体”关系与学导互动摘要“双主体”之间的交往是目的型的,其交往的信息内容、媒体、组织形式和具体场景,不仅受教师和学生身心特点的制约,而且受教学目的的制约。而教学目的往往是培养目标的体现,反映着社会对教学的要求。关键词教学活动双主体学导互动一、“双主体”关系的界定所谓“双主体”关系,就是指在教学活动中,在体现教师教的主体作用的同时,又体现学生学的主体作用。从教学论的角度来审视,教师和学生同是教学活动的承担者与参与者,二者的区别只在于:一是教授主体,一是学习主体,其教授行为和学习行为都有自己的整体性和统一性,构成
2、同一教学过程的两翼,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固然,学生主体意识的确立和主体行为的养成决非自发形成,需要教师的教授、引发和指导。但是,教师的主体行为也只有通过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行为才能发挥效用。这正合乎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的哲学观点。由此看来,教学过程教与学的矛盾中,学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解决学的问题不仅是学生自身的任务,也是教师的任务。教师为学生的学而存在,为确立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而发挥着教授主体的作用。这是问题的一方面。问题的另一方面是学生的主体行为对教师的作用构成了教师发挥主体作用、提高教学水平和自身素质的动力。在教学
3、活动中,教师与学生进行着知识的交流和心灵的沟通。教师在向学生提供知识、信息,展示自己的思维模式和获取知识方法的同时,还自觉不自觉地以自己的动作、表情、语言风格、气质风度、价值取向、观念态度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学生也以自己的认识、言语、行为、态度、情绪影响着教师及其教育方式和教学方法。这种互动关系是一种动力,决定着教学质量和学生的成长,也影响着教师自身的发展。过去,人们常把教师比做红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以此激发教师的自豪感,但是也不可否认地滋生了“教师吃亏论”。其实,教师在教育学生的活动中无亏可吃。学生是教师的一面
4、镜子,教师从中可以照见自己,进而从学生身上汲取营养,丰富、完善自己。帮助学生学习是教师工作的一部分,教学活动是教师生命的一部分。一旦教师与学生之间在认知、情感、态度、价值取向等方面有了冲突,交流受阻,或教师一方居高临下,凌驾于教学活动之上,学生处在被动状态时,其教学过程虽在进行,但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就微乎其微,也就谈不上促进学生的成长了。从社会学角度来审视,教学是一种特殊的社会交往活动,教师与学生的交往伴随着教学活动的始终,二者都是交往主体。“双主体”之间的交往是目的型的,其交往的信息内容、媒体、组织形式和具体场景,不仅受
5、教师和学生身心特点的制约,而且受教学目的的制约。而教学目的往往是培养目标的体现,反映着社会对教学的要求。“双主体”交往也是民主型的。教师和学生都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交往参与者,需要自立自尊,也需要互相理解和尊重,建立起积极、平等、融和的人际关系。如果任何一方或个人片面强调自己的主体地位,强调自己的自由发展,而置社会制约、集体影响、他人利益于不顾,都将导致交往的解体。此外,“双主体”交往还是多边型的。教师个人和教师个人、教师群体和教师群体、教师个人和学生群体、学生个人和教师个人、学生个人和教师群体、学生群体和教师群体之间正当、合
6、理的交往,应该受到尊重并加以倡导。传统教学重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往,却忽视了学生与学生的个体交往和群体交往,甚至视教学活动中学生的某些正常交往为消极的破坏行为而加以扼制,实则这种交往是重要的教学资源。同龄人之间的信息交流、心理沟通具有相容性、可接受性,更易内化。现代心理学研究认为,教学活动中有三种学习情境:合作、竞争和个人学习。目前,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是开发和利用得最不够的一种,而它却是教学活动的主流。现代教学法改革的一个新趋向,就是教学置于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边正向互动的主体背景之上。因此,
7、从某种意义上说,取消学生群体和个体之间的交往,就取消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延缓、推迟了学生由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化的进程。二、“学导互动”的优势教学活动中“双主体”关系的确立,为引入“学导互动”的教育理念提供了条件。所谓“学导互动”,就是指以学生为教学主体,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教学过程,以课堂讲授、讨论为主要特征,引导学生通过参与特定形式的教学活动,主动探究问题、获得知识、提高综合素质。“学导互动”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它意味着传统教学策略的改变。在教育心理学中,教学策略可分为两种:指导的策略和发现的策略。前者就是教师按
8、照教学要求,事先制定教学程序,学生主要在教师的系统讲授和直接指导下学习。后者就是让学生自己去观察事物、提出问题、查阅并分析有关资料,最后得出相关结论,通过亲身实践去探索和领悟知识的真谛。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认为人的认识本质是主体的构造过程,认识并非是主体对于客观简单、实在、被动的反映,而是主体在真实的环境中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