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croLED的原理及发展优势.doc

MicroLED的原理及发展优势.doc

ID:27521190

大小:270.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04

MicroLED的原理及发展优势.doc_第1页
MicroLED的原理及发展优势.doc_第2页
MicroLED的原理及发展优势.doc_第3页
MicroLED的原理及发展优势.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MicroLED的原理及发展优势.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MicroLED的原理及发展优势  早些年,在电视显示技术还是LED的天下时,OLED的出现,以各种压倒式的优势获得大家的认可,甚至被称为新一代显示技术。  在当时,还提出未来电视显示技术的发展趋势将是自发光的QLED。当时,不少人认为LED技术未来将会被OLED所取代。    然而今时不同往日,近两年MicroLED显示技术的流行让不少业内人士看到了行业发展新的希望,那么MicroLED究竟好在哪里?MicroLED显示的原理  MicroLED是新一代显示技术,实际上就是我们日常见到的LED屏幕面板,即LED微缩化和矩阵化技术。  在一个芯片上集成的高密度微小

2、尺寸的LED阵列,就像LED显示屏每一个像素可以定址、单独驱动点亮,其将像素点距离从毫米级降低至微米级。  一般来说,总表面小于2500mm?的LED芯片,即50mmx50mm的正方形,或直径为55mm的圆形芯片。MicroLED显示的优势  自2016年苹果宣布后续产品将有可能采用MicroLED技术,之后这个技术也被大家熟知。MicroLED相比现有的OLED技术,优势还是尤为明显的。  首先,其微米级的像素间距,使得每一个像素点都能单独控制和驱动,因此,无论是分辨率、亮度、对比度还是功耗等都不亚于OLED。  特别是在使用寿命上,由于其采用无机材料制作,寿命

3、和稳定性都要比OLED屏幕的有机分子要强得多,在OLED屏幕上容易出现的烧屏老化现象情况也要少得多。  此外,MicroLED还有一个非常大的优势就是解析度超高,这也是由于采用微米级像素间距,由于微小,所以表现出来的解析力度特别高。  据悉,采用Retina显示的iPhone6s为400PPI,但如果其采用MicroLED显示,能够轻松达到1500PPI。  与OLED相同,MicroLED同样也是自发光,大大降低功耗。相比OLED,色彩更容易准确调试。MicroLED的现状  根据产业研究机构YoleDéveloppement给出的最新数据显示,MicroLED

4、显示产业已经确认有125家公司及组织提交了近1500项专利,其中苹果拥有62项专利位居第一。  目前来说,MicroLED显示技术虽然优势明显,但是市场上并未普及。其实早在6年前的2012CES上,索尼展出55英寸全高清MicroLED显示屏,在当时也是轰动一时。  随后,包括苹果、三星等业界巨头纷纷进入MicroLED的市场。今年年初,三星在CES展出的146英寸MicroLED显示设备再次引起业界轰动。  之所以MicroLED一直无法普及,因为目前而言,还存在技术上的局限性。  其需要成熟的微缩制程技术和巨量转移技术,不仅要将毫米级别的LED晶片微缩到只有原

5、来1%的大小,还要将高密度、阵列化、薄膜化的LED晶体转移到驱动面板上。  另外,MicroLED由于波长一致性差导致LED颜色不均,所以想要做出一整块像现在智能手机大小的MicroLED面板,良品率非常低。  近年,有MicroLED技术方面的专家表示,这项技术暂时还无法应用在iPhone、iPad等产品中,可能会先出现在如AppleWatch等小型屏的产品中。  目前比较可靠的说法是将MicroLED技术应用在穿戴智能设备,然后投射在大屏幕中。MicroLED展望  虽然现在情况而言MicroLED普及还为时尚早,但凭借着种种优势,相信MicroLED显示技术

6、的前景还是十分广阔的。  目前来看,该技术最大的瓶颈在于技术上的瓶颈,而随着苹果、三星等巨头纷纷加入,MicroLED显示技术会越来越成熟。  相信要不了多久,采用MicroLED显示技术的iPhone、iPad等设备就会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