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训练主_训练主义_大行其道

_训练主_训练主义_大行其道

ID:27505653

大小:124.0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12-04

_训练主_训练主义_大行其道_第1页
_训练主_训练主义_大行其道_第2页
_训练主_训练主义_大行其道_第3页
_训练主_训练主义_大行其道_第4页
_训练主_训练主义_大行其道_第5页
资源描述:

《_训练主_训练主义_大行其道》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训练主义”大行其道,使学生缺少真正的读书与学习,更没有探求真理的兴趣与愿望——“读书人”何以成了“习题人”黄玉峰文汇报2009年4月1日现在作为人文学科的主要内容,我们的语文被异化了。语文课成了数学课,母语课成了外语课。老师在课堂上讲语法,讲“用法”,言者谆谆,听者藐藐。下了课,为了应付考试,学生几乎天天在分析,天天做习题。    语文学习的规律是“培根”、“积累”。正如韩愈所说:无望其速成,无诱于势利。养其根而俟其实,加其膏而希其光;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而如今,我们

2、很多时候却违背了教育最基本的规律和人的成长最基本的规律,老师和家长常常超越学生的学习阶段,急于向他们灌输各种知识和思想。20分钟分析“纹丝不动”我们的学生从小学一二年级就开始训练阅读分析,老师强调一种理解、一种声音、一个标准答案。有一次我听一位特级教师上《邱少云》一课,课上这位老师着重分析文章中三次出现的“纹丝不动”,通过不断提问、比较,要让学生了解这个词用得怎么好,足足用了二十分钟的时间。我不禁疑惑:人在被火烧时,真的会“纹丝不动”吗?这样的分析有什么作用!但是现在就是这样大量的分析、启发占去

3、了小学生的大好时光。小学阶段是记忆力最强的时期,是最应该积累的时期,但现在很多老师不是引导学生去广泛阅读,去记那些一辈子受用的经典,而是搞假大空的分析,课堂热闹了,但学生却少有收获。初中、高中的情况也大抵如此,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琅琅书声难再寻14本来,我们语文教学的任务是要建构学生的语文系统,这个系统分三个子系统即汉字的认字和写字系统、汉语听说读写系统、母语文化生成系统。而这个系统的基础就是传承前人的文化成果,读、记、背是绕不开的,只有大量的积累,我们的语言、思想、感情才会受潜移默化的影响。但

4、现在作为人文学科的主要内容,我们的语文被异化了。语文课成了数学课,母语课成了外语课。课堂上讲语法,讲“用法”,言者谆谆,听者藐藐。下了课,为了应付考试,学生几乎天天在分析,天天做习题。学生整天忙碌,却唯独缺少真正的读书与学习,更没有探求真理的兴趣与愿望,天长日久,一点东西也没有留下。所以我说“悠悠十二载,腹中空如洗。”复旦大学曦园有个亭子,朱东润先生写了四个篆字“书声琅琅”。但我现在已听不到从校园里传出动听的琅琅书声。读书人不读书,成了习题人!作文竟能“以不变应万变”如今的“训练风”已不只局限于

5、阅读,一些老师连作文教学也大力倡导“训练主义”。上海高考作文题2006年《我想握着你的手》、2007年《必须跨过这道坎》、2008年《他们》。一些老师就指导学生“以不变应万变”,用一个模式来“套”这些题目,如2006年写“我想握住民工的手”,2007年写“必须跨过与民工差距这道坎”,2008年写“他们是一群民工的子弟”。而且也确实有不少学生因此获得高分,还被媒体大为宣传。于是就有老师和学生心存侥幸,这样的题目只要事先准备几篇,还有什么不能应付的?还需要读书干什么?我们不妨眼光放远,看一看其他国家

6、的高考作文题。法国2008年考题: 文学类考生(三选一) 1、若有所悟是否就是对于思想桎梏的解脱?  2、艺术品是否与其他物品一样属于现实? 3、解释亚里斯多德在《尼格马科论伦理》中有关“责任”的论述 科学类考生(三选一)1、欲望是否可以在现实中得到满足? 2、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比较有什么意义? 3、解释休谟在《道德原则研究》中有关“正义”的论述经济社会类考生(三选一)1、人们是否可以摆脱成见?2、我们可以从劳动中获取什么?3、解释尼采在《人性,太人性》中有关“德行”的论述美国芝加哥大学作文题

7、:想像你是某两个著名人物的后代。谁将是你的父母?他们将什么样的素质传给了你?新加坡高考作文题:科学提倡怀疑精神,宗教信仰镇压怀疑精神,你对此认可多少?这样的题目,没有大量阅读,没有独立见解,是不可能写出好文章来的。当然,这里有国情差异,学生、教师所处大背景不同,但我们的训练主义只能使学生不会思考,不敢思考,信奉答案只有一个,这还谈什么创造能力,实践能力?还谈什么自由的思想,独立的精神?(作者为复旦附中语文特级教师)14每带一届新生,我都要在第一堂语文课上问学生——学语文到底有什么用王大文汇报20

8、09年4月1日语文课现在成了鸡肋——这是许多中学语文教师无奈和不甘的感慨。而在一些学生心目中,语文课甚至连鸡肋都不如,只是为应付高考而不得不握在手里的讨人厌的敲门砖。学语文到底有什么用?每带一届新生,我都要在第一堂语文课上将这个问题抛给学生。学生的回答自然是多种多样的,比如学语文可以改善一个人的表达水平,可以了解中国历史文化,可以增加人文知识的积累。在不少学生心目里,语文学科主要还是一种工具性的存在。在学生七嘴八舌之后,我会诚恳地说出自己的想法,从三个层面来评说语文之用。第一个层面,上海高考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