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7476475
大小:67.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2-04
《中国东西部地区城市化发展道路与分析比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国东西部地区城市化发展道路分析比较班级:xxx姓名:xxx学号:xxxxxxxxx摘要:城市化是由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社会向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的现代城市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具体包括人口职业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变、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城市化,也有的学者称之为城镇化、都市化。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可谓艰辛坎坷。我国地域广阔,在城镇化进程的多方面因素影响下,各地区的城镇化速度和水平呈现出区域差异,尤其是东西部之间。东西部采取了不同的发展道路。关键词:东西部,发展道路,城市体系。正文:我国地域广阔,在城镇化进程的多方面因素影响下,各地区的城镇化速度和水平呈现出区域差异,尤其是东西部之间
2、。相对于西部地区来说,东部地区具有区域地理条件优势,城镇化起点高,人口密度大,是我国城镇网络较健全的经济核心区,具备城镇快速发展的优势,对劳动力的需求和容量大,外来劳动力流入形成的准城镇人口较多。西部地区尽管有着煤炭、石油、天然气、矿产等丰富的资源,但由于气候、地貌、土壤、水资源和交通设施等方面的弱势,经济实力较弱,城镇化进程缓慢。这种先天条件的不同使得东西部地区在城镇化进程中呈现出不同的特征。自改革开放以来,城镇作为一个地区经济、社会、政治、文化和公共服务的中心,开始受到各地区的重视,促使我国逐渐进入快速城镇化时期,但东西部的城镇化速度和城镇体系建设却有着很大差异。从2008年
3、的中国城市统计年鉴来看,我国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上海、河北、辽宁、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和海南)地级以上市91个,县级市162个。西部地区(包括新疆、宁夏、青海、甘肃、陕西、西藏、云南、贵州、四川和重庆)地级以上市60个,县级市63个。不仅东部地区县级市较多,其建制镇的数量、增长速度和人口聚集度也远远超过西部地区,快速城镇化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使东西部人均GDP差距越来越大。参考一次对于嘉兴市和兰州市的调研结果可以发现一定的问题......除少数大城市外,很多东部地区存在城镇化滞后现象,原因在于东部地区的城镇虽然有大量打工人群涌入,但这些人并未在城镇长期居住形成城镇
4、人口。西部地区恰恰相反,建国初期,以发展重工业为主的西部缺乏吸纳大量劳动力的民营企业和非农产业的发展以及小城镇的建设,城镇化进程中更多地表现为农民大量外出务工,农村人口急剧减少导致城镇人口比重相对提高,而整体收入水平提升有限的现象。可见,仅从城镇化率,即非农业人口比重难以比较东西部的城镇化水平。东西部地区出现的城镇化与经济发展不匹配现象也与我国的户籍制度、医疗制度、就业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密切相关。在嘉兴市的实地调研中发现东部农民虽然从事非农产业,在附近城镇打工,但居住地仍然是农村,“小富即安”和“离土不离乡”的思想严重减缓了农民转市民的速度。而兰州市中,转为城镇人口的无地农民存
5、在就业难,外出务工不稳定及收入水平低等问题。经济的发展与城镇化建设是一个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过程,城镇化离不开经济的增长和产业的发展,它必须建立在经济增长的基础上,既不能过度超前,也不能过度滞后,必须与经济发展适度同步。因此,东西部地区应当采取恰当的政策措施,进行制度创新,促使东西部地区的城镇化进程与经济发展状况相匹配。下面将进行具体分析:一丶东西部地区城市化进程的异同分析按照时间阶段来分析:1.20世纪80年代~90年代东西部地区城镇化的异同分析20世纪80年代~90年代,是我国自文化大革命后,开始重新重视城市建设,城市得到快速发展的时期,虽然这一时期东西部城市均从较差的经济基
6、础起步,但城镇化的速度和特征却有所区别,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东部比西部地区具有地理优势和基础设施环境优势,促进了地区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建设。东部地区的地理优势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加上优越的资源和廉价劳动力,促使乡镇企业和农村工业在改革开放后迅速发展,为城镇建设完成了原始的资本积累。良好的交通条件带来的可通达性,使城镇与农村,城镇与城镇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和便利,有力的推动了城镇化进程。西部地区较东部地区缺乏沿海区位优势、运输优势、气候优势。资金匮乏、技术落后、地形复杂,使西部地区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的难度大。由于气候原因导致水资源匮乏,资金和地形原因导致基础设施落后,
7、限制了工业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从目前情况看,由于较好的投资环境和已经形成的物质环境基础,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外资、内资、产业、要素、人口还会继续向东部集聚。(2)民营经济不发达,使西部地区的城镇化进程更多的依赖政府推动,形成自上而下的动力机制;与之不同的东部地区依靠民营经济为城镇化奠定经济基础并产生内部动力,形成自下而上的动力机制。企业对规模经济的追求,使农村土地和资本具有集中趋向,形成了城镇化的促动力量。民营经济的迅速发展,形成大量民间资本,加上周边大城市的辐射,使城镇受到工业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