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7455712
大小:33.50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8-12-03
《2018-2019高二上学期历史期中联考试卷与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2018-2019高二上学期历史期中联考试卷与答案高二历史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班级、姓名、座号填写清楚。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填入答案卷中。3.考试结束,考生只将答案卷交回,试卷自己保留。第I卷(选择题,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周朝设有专门的采诗官定期到民间收集歌谣,《诗经》中大部分诗歌都出于此,其中的《雅》和《风》中还收录有一部分平民创作的讽刺诗。这表明A.周朝统治者非
2、常顺应民情B.诗歌都是社会面貌真实的再现C.平民对政治有一定发言权D.《诗经》中的诗歌都来自民间2.战国时期,除儒、墨显学之外,还有道、法、阴阳等家,甚至一家之内再分化为小的宗派,如“儒分为八,墨离为三”。各家都抱着“以其学易(改变)天下”为宗旨,各国君主对各家也是“兼而礼之”。上述现象反映出当时A.礼乐制度分崩离析B.学术力图适应现实政治的需要C.士人阶层日益崛起D.儒、墨两家与其他学派斗争激烈3.有外国学者将中国古代的人生哲学分为三系,即:现实主义,主张以“力”和“术”为手段去支配和控制对立的一方;理想主义,以人
3、本来具有道义性这一道德人生观为基础;超越主义,强调人是相对的存在,只有通过顺从那超越于人的东西,才能摆脱这一命运的束缚。“三系”分别对应的是A.法家、儒家、道家B.墨家、道家、法家C.法家、墨家、儒家D.道家、儒家、墨家4.萧公权说:“董子虽以言灾异下吏,然观汉书‘天文’、‘五师’两志所述,足知‘天人相与’已成为西京之显学,而仲舒乃其重要之大师。抑吾人当注意,董子言天人,其意实重革命而轻受命,详灾异而略祯祥。”他认为该学说A.遭到了封建士大夫的批判B.迎合君主谋取权位的需要C.限制君权以防止专制弊端D.鼓吹革命推动反
4、专制斗争5.有研究者认为,“篆”代表了远古时期的人们对大自然(天)的敬畏,所以篆书图形犹如天上的星辰;隶书则代表了人开始进入了自身的生存环境,对大地广袤的思考;而楷书出现的时期就是被认为人类自身开始觉醒的时期。其意在说明A.古代文字具有“天人感应”的精神内涵B.楷书演绎了古代的理性思维的科学精神C.三种字体演变是古代对科学发展的认识D.社会的进步推动了古代人文意识的发展6.隋朝统一后编定了《切韵》,以金陵雅音和洛阳雅音为基础正音,融合南北朝官音形成长安官音,又称“秦音”“汉音”。这一做法A.形成了最早的官方语言B.促
5、进了地区交融与文化认同C.反映了经济重心的南移D.强化了北方的政治中心地位7.有学者认为,唐宋时期“雅俗两类文化中佛教影响甚广,能够抗衡但无法压倒传统的儒家思想”。这种“抗衡”的最终结果是A.形成了佛、儒并行的局面B.儒学吸收佛教理论获得新发展C.儒学的独尊地位遭到动摇D.佛教在社会各阶层的广泛传播8.宋代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但最常用的仍然是耗费人力的雕版印刷术;元代发明了可以节省大量人力的转轮排字盘,但后来却慢慢消失了。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A.雇佣制盛行B.轻视科技发明C.劳动力过剩D.文化需求低迷9.图1《墨梅图
6、》中的题诗为:“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该画及题诗可以佐证当时图1元•王冕《墨梅图》A.花鸟画注重逼真描摹B.写意成为国画主要表现技法C.文人画成为绘画主流D.理学观念对艺术创作的影响10.晚明文学家冯梦龙在其小说《醒世恒言》写道:“(苏州盛泽)镇上居民稠广,士俗淳朴,俱以蚕桑为业。男勤女谨,络纬机杼之声通宵彻夜。”这段描述A.可作为明代江南丝织业发展的佐证B.是研究明代资本主义萌芽的原始材料C.是市民阶层崛起在文学领域的反映D.是明代重农抑商政策破产的有力证据11.明清之际
7、,一些思想家以前所未有的犀利笔锋对以往的宋明理学作出了总结性批判,从儒学内部逐渐发展脱离程朱理学樊篱的、异质的新思想系统。这种“异质”的思想系统A.批判传统的政治体制B.吸收“西学东渐”成果C.背离了传统儒学范畴D.推动了当时社会的转型12.英国学者李约瑟指出:过去,中国是和外界有接触的,但是,这种接触从来没有多到足以影响它所特有的文化以及科学的格调,这是中国“与世隔绝”的真正涵义。他强调的是中国科技文化A.排斥外来文化B.具有独立的特质C.长期领先于世界D.处于与世隔绝的状态13.魏源主张:“仿钦天监用西洋历官之例
8、,行取弥利坚、佛兰西、葡萄牙三国,各遣头目一二人赴粤,司造船局,而择内地巧匠精兵以习之”“并延(邀请)西洋柁师,司教行船演炮之法……工匠习其铸造,精兵习驾驶攻击”。这表明魏源的主张A.摒弃了“贵华贱夷”的观念B.突破了传统的“天朝上国”心态C.开启了“师夷长技”的实践D.形成系统的学习西方的思想体系14.某一部学术著作统计了1890—1898年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