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7422517
大小:18.32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03
《传统的读书就是“慢读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我是怀着十分的心情写这封辞职信的。自我进入医院之后,由于您对我的关心、指导和信任,使我在护士行业获得了很多机遇和挑战。传统的读书就是“慢读书” 二十多年来,随着电脑、手机的普及,知识的碎片化和人们对碎片知识的迷恋,认真读书的人越来越少,引起许多有识者的忧虑。于是,不少人呼吁让“慢生活”包括“慢读书”重新回到我们的生活中。回首千年来,中国传统的读书就像古代生活一样,节奏是很慢的,这一点从教育的起始就养成了。 明清两代,小孩初进私塾,拜完了孔圣人和老师之后,第一件事就是拿着第一册课本,请老师“号书”,即标明下次号书之前应该背诵的段落,如从“赵钱孙李”到“金魏陶姜”32字
2、。从入学开始就要背书,学过的经典都要背下来,这还不“慢”吗?那时所谓的“读书”不是默默地看,而是要大声读出来。明代太监刘若愚在《明宫史》记载当时小太监在宫中入学读书的情景: 每生一名,亦各具白蜡、手帕、龙挂香,以为束脩。至书堂之日,每给内令一册,百家姓、千字文、孝经、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千家诗、神童诗之类,次第给之。又每生给刷印仿影一大张,其背书、号书、判仿,然判仿止标日子,号书不点句也。凡有志官人,另有私书自读,其原给官书故事而已。侯卫东官场笔记将来无论什么时候,我都会为自己曾经是医院的一员而感到荣幸。我确信在医院的这段工作经历将是我整个职业生涯发展中重要的一部
3、分我是怀着十分的心情写这封辞职信的。自我进入医院之后,由于您对我的关心、指导和信任,使我在护士行业获得了很多机遇和挑战。 这种学习方式,从教“几个小小蒙童”的私塾,到最高学府——庶常馆,都是如此。“庶常馆”是士人通过了最高考试中了进士之后,择进士中的杰出者为“庶吉士”,到这里再读三年。清末进士恽毓鼎在日记中记录他在庶常馆入学的情景: 教习升公案上任,起行交拜礼,相向三揖。庶常等行一跪四叩礼,后二叩,赞礼者唱免,礼毕各退。顺甲第进号书。十人一班,各执《大学》一本或《书经》进至教习前,教习以朱笔标“六月初四日”五字于简端,乃退。以次号书毕,教习行,庶常皆恭送于二门外,各
4、乘车而返。二号首长 记载很生动。这些至少也都是二三十岁的饱学之士,像小学生一样抱着课本,要“教习”给他们号上背诵的段落。这一方面体现了尊师,又表示了对经典的尊重。 那时人们将读书叫作“点”书,这种说法直到比我们大一两辈的老先生仍然保留着,读《顾颉刚日记》,常见“点”某书“一过”,也就是读某书一遍。最初我以为这是他读没有断句的线装本,随读随点,读完了也断句了,下回再读就省事了。后来发现有标点的书也这样写,如“点”《毛泽东选集》中某篇,甚至读《人民日报》、读文件也说“点”,看来“点”就是读。过去在坊肆中买的线装书大多没标点,确实要随读随点,这还不是慢读吗?静州往事将来无
5、论什么时候,我都会为自己曾经是医院的一员而感到荣幸。我确信在医院的这段工作经历将是我整个职业生涯发展中重要的一部分我是怀着十分的心情写这封辞职信的。自我进入医院之后,由于您对我的关心、指导和信任,使我在护士行业获得了很多机遇和挑战。 那时的读书人对于儒家经典要背诵,要溶入血液中;对一般非经典书籍,读的时候也很认真、仔细。因此老一辈学人的基础知识都很扎实。读王念孙的《读书杂志》、闻一多的《古典新义》,从中可见这些学人在考证一个字、一个词时,几乎穷尽古籍中关于这个字、词的所有资料,而且都是顺手拈来,仿佛现今用的数据库检索,老辈学者对古籍的熟悉,由此可见一斑。这都是“慢读”
6、功夫的体现。 另外,传统的读书习惯中还有抄书一项。印刷术发明以前,书籍都是手抄的,有文化的穷孩子有的还以抄书为业。李商隐年少丧父,十六岁到洛阳“赁书”贴补家用。即使印刷术发明以后,书籍也很难得,爱书人、读书人借抄书籍是很普遍的事,这样既熟悉了书籍,又获得了书籍。顾炎武曾以自己为例说,他从十一岁开始抄读《资治通鉴》,经历了三年的熟读和抄写后,他有了三本九百万字的《资治通鉴》,即原本、抄本和心中熟读的一本。近代印刷工业传入中国,书籍唾手可得,但许多老人仍保留着抄书的习惯,《鲁迅日记》《顾颉刚日记》中都有抄书的记载。顾先生直到七八十岁时在报刊上看到于他有用的文章还是会抄下来
7、保存、备忘。将来无论什么时候,我都会为自己曾经是医院的一员而感到荣幸。我确信在医院的这段工作经历将是我整个职业生涯发展中重要的一部分我是怀着十分的心情写这封辞职信的。自我进入医院之后,由于您对我的关心、指导和信任,使我在护士行业获得了很多机遇和挑战。 不过那时书籍少,流传下来的古籍不过十几万种,刨去辗转相抄的,大约不过五万种。人们都是“术业有专攻”,不必把这几万种书都读完了,所以他们有时间、有精力慢读、反复读、边读边思考。从我个人经历看也是这样。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到“文革”的十七年间出版的文史古籍和研究著作,我不敢说都看过,但敢说大多翻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