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741324
大小:36.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7-11-17
《解析李清照词对“愁”的描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解析李清照词对“愁”的描写[摘要]宋词是中国文学史河中的一枝绮丽的仙葩,女词人李清照的成就可谓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纵览其词,“愁”是主旨,这是由她多愁善感的个性,坎坷不平的生活经历和当时压抑女性思想的社会所决定的。这种愁是由情愁,国愁,家愁交织在一起的多维而复杂的愁。李清照的词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词主要描写相思离别的闺中闲愁,后期词抒写的则是国破家亡的忧患之愁,此外,她的词还表露出对韶光易逝的感伤之愁。这些描写各种愁情的词既独特又新颖。所以,即使当时也有男词人作抒写愁情的词,却不敢同李词相媲美。李清照凭借她超绝的才学
2、,极高的艺术天赋,化愁为美,创造了让世人享之不尽的艺术珍品……[关键词] 李清照 愁 多维 凄楚 忧郁情调在中国三千年的古代文学史河中,宋词是一枝艳丽的奇葩。李清照则是当时一位蜚声文坛,登峰造极的女词人。 通览李清照的词,“愁”是其主旨,是贯穿词的主要线索。其中,有国愁,有家愁,也有情愁。而这些愁是与李清照的身世密切相关的。李清照,(1084—约1151),号易安居士,济南人,出身于书香门第。父亲李格非是“苏门后四学士”之一,他的文学修养很高,对诗词文赋颇有研究。母亲王氏是仁宗朝状元王拱臣的孙女,也善写诗文。父母双方的家
3、学渊源,为李清照奠定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她18岁时嫁给了太学生赵明诚,此后,夫妇共同研究诗文,鉴赏金石,生活美满幸福。靖康二年(1127年)战乱后,赵明诚病死建康,李清照也先后流落到杭州、越州、金华等地,后来又改嫁于假面书生张汝舟,并因诉讼离婚而下狱。不幸的遭遇,生活的凄苦,使李清照变得更加多愁善感。“愁”便贯穿了她的一生,她的词正是她的情感与心声的真挚流露,词中凄婉的词语所营造的愁情境界一直被一种浓浓的忧郁情调笼罩着。《李清照词全集》中的49首词,几乎都写到了“愁”。“愁”伴随李清照的一生而在不断滋长。这种“愁”是多维的,而并非单一的,
4、各种愁情的内涵也不尽相同。一、前期词作中的“愁”——相思别离的惆怅之愁南渡前,李清照的生活幸福而安定,词作多描写闺情,流露出她对爱情生活的向往和别离相思的痛苦,展现出女词人多愁善感的个性和真挚细腻的情感。所以,词中的“愁”主要是描写相思离别的闺中闲愁。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这首词全篇由一个“愁”字统领,抒发了孤寂生活中的相思之情。上片写独处的愁苦。“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二句分别用薄雾弥漫的地面,
5、浓云笼罩的天空,轻烟飘散的香炉三个意象,写出了天愁,地愁和物愁,从而移情于景,移情于物,渲染出浓烈的愁苦气氛,使意境全出。再加上“愁”又从“永昼”漫延到“半夜”,更为人愁埋下了伏笔。下片借用“东篱把酒”这一历史典故,点明了对丈夫的无限思念。而“愁”在“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三句中被进一步深化,凄凉的西风吹处,卷起的屋帘在风中摇曳,而屋内的佳人正凝望着院内的黄花沉思默想……丝状的黄花给人以清瘦,凄楚之感,词人巧用比喻,将自身喻为西风中的黄花,见不到日思夜想的丈夫,便因思君之愁而比黄花还要瘦,从而使两者在处境、形貌上达到了和谐的统
6、一。这一句以高度传神写意之笔,展现出词人清丽高雅的意趣和念远怀思的深挚,成为千古名句。《词综偶评》中曾有:“从‘人与绿杨俱瘦’(宋无名氏《如梦令》)脱出,但语意较工妙耳。”此词虽只一个“愁”字,字里行间却蕴涵着无限的心酸与伤感,使愁情布满全篇。李清照的愁就是这样不经意流露出的,并没有任何雕琢的痕迹,显得平淡而真实,凄凉而恬静。《一剪梅》就是前期的一首佳作。“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首词表现的是婚后的离别相思之情
7、。上片通过描景写出了独居生活中的孤独、凄苦。处处隐含着离愁别绪。“红藕香残”采用以点代面的说法,表明深秋的到来,其中透露出冷落与萧条,同时,也将词人孤独寂寞的心情刻画得淋漓尽致,因为季节的变迁会使她想起离家在外的丈夫。“玉簟秋”更深刻地说明天气转凉了,也是表达她心情孤寂的。清朝的梁绍壬在《两般秋雨庵随笔》中曾作过这样的评价“易安《一剪梅》词起句‘红藕香残玉簟秋’七字,便有吞梅嚼雪,不食人间烟火气象,其实寻常不经意语也。”可是,词人心中的愁情是怎样排解的呢?她想了一个办法,那就是“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但却在“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之时又觉得
8、“云中锦书”应到,于是,又因思念而犯愁了!其中,“独”字用得很巧妙,将词人的形单影只表现得极为透彻。在兰舟上,她看到的是“花自飘零水自流”。花飘水流,本来是物的自在之态,而女词人见到此景象,却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