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7411349
大小:399.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03
《虽是半天风雨过,何曾闻得梵铃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虽是半天风雨过,何曾闻得梵铃声——《红楼梦》“场景描写”在小说阅读教学中的作用 场景的体会一要准确,二要细致。《红楼梦》回前诗有一句“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经典之所以是经典,因为“大家手下无闲笔”,让我们一起来看两个著名的场景描写。 一、宝钗扑蝶 文中描写出自《红楼梦》第二十七回,回目是:“滴翠亭杨妃戏彩蝶埋香冢飞燕泣残红。”1、那宝钗一路逶迤来至潇湘馆,想找黛玉一起来玩,“怱然抬头见宝玉进去了,宝钗便站住低头想了想:宝玉和林黛玉是从小一处长大,他兄妹间多有不避嫌疑之处,嘲笑喜怒无常;况且
2、林黛玉素习猜忌,好弄小性儿的。此刻自己也跟了进去,一则宝玉不便,二则黛玉猜疑”。想毕,抽身回来。这里,作者通过对宝钗内心活动的描写,显示了宝钗平和、稳重的性格。2、接着作者写宝钗“刚要寻别的姊妹去,怱见前面一双玉色蝴蝶,大如团扇,一上一下迎风翩跹,十分有趣。宝钗意欲扑了来玩耍,遂向袖中取出扇子来,向草地下来扑”。这段描写,使人物的性格显得丰满,宝钗虽是平和稳重,但她毕竟是个少女,少女那种天真活泼的情趣,也就当然会在她身上表露出来。3、再从作者对宝钗扑蝶的细节描写来看,作者先写那“一双蝴蝶怱起怱落,来来往往,穿花度柳,将欲过河去”。这不仅为我们增
3、添了绘画美,而且十分自然地引出了人物的活动:“宝钗蹑手蹑脚的,一直跟到池中滴翠亭上,香汗淋漓,娇喘细细。”这样的人物行动描写,生动、形象地再现了人物活动的场面,并且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后文就是薛宝钗在扑蝶时来到滴翠亭,隔窗听见了她和坠儿的私房话…… 最后,且来看脂砚斋对“宝钗扑蝶”这一场景的评点:“池边戏蝶,偶尔适兴;亭外急智脱壳。明写宝钗非拘拘然一女夫子”。 二、黛玉葬花 葬花也出自第二十七回“滴翠亭杨妃戏彩蝶埋香冢飞燕泣残红”: 宝玉因不见了林黛玉,便知他躲了别处去了,想了一想,索性迟两日,等他的气消一消再去也罢了.因低头看见许多凤仙石榴
4、等各色落花,锦重重的落了一地,因叹道:“这是他心里生了气,也不收拾这花儿来了.待我送了去,明儿再问着他。”说着,只见宝钗约着他们往外头去.宝玉道:“我就来。”说毕,等他二人去远了,便把那花兜了起来,登山渡水,过树穿花,一直奔了那日同林黛玉葬桃花的去处来.将已到了花冢,犹未转过山坡,只听山坡那边有呜咽之声,一行数落着,哭的好不伤感.宝玉心下想道:“这不知是那房里的丫头,受了委曲,跑到这个地方来哭。”一面想,一面煞住脚步,听他哭道是: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脂砚斋批语:“不因见落花,宝玉如何突至埋香冢;不至埋香冢,又有如何写《葬花吟》。
5、”由此可见,这段场景描写对推动情节发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同时这段文字还深化了主题,塑造了人物形象。试想,如没有“各色落花,锦重重的落了一地”,怎会有宝玉的兜花,宝玉携花来到香冢,才见到黛玉葬花,才听到葬花词。宝玉兜花,没让别人瞧见,因为这是他和黛玉之间才懂的事;黛玉葬花,也无别人知道,只有宝玉看见、听见,这才应了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古意。可见曹雪芹安排这个场景大有用意在。 《红楼梦》本身是座宝塔,由作者精雕细刻而成。书中人物、故事、场景……犹如一场场大大小小的风雨不期而来,人们可曾听到挂在塔檐上的铜铃声?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