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思想解放的动力及动力源机制探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思想解放的动力及动力源机制探索[论文关键词]思想解放;动力;动力源。[论文摘要]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长足进步。思想解放贯穿这三十年,引起整个社会领域大变革。思想解放,其正确性已经被实践证明,一方面为社会发展创造动力,起到动力源作用;另一方面引领社会全面建设,发挥直接动力作用。当前,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设取得巨大成绩之时,各种新矛盾纷纷出现,思想解放若要在社会主义全面建设中进一步发挥应有作用,就要走出一条新的道路。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历史,就是一部思想解放史。在思想解放的历程中,有一个一脉相承的主题,即扩大社会和民众的自由空间。思想解放的实质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
2、领导下,扩大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自由。实践证明:自由的空间有多大,发展的空间就有多大;思想解放促进中国社会全面向前发展。一“社会动力是推动社会沿着由低级到高级发展的力或力的系统”①。在阶级社会,当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超过社会能够承受的极限,而社会主体又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缓解或消除这些矛盾时,阶级斗争就会爆发,继而引起社会状态的“量变”甚至是“质变”。从这种意义上讲,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之一。社会主义社会虽然没有社会阶级的区分,但还存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如何消解矛盾是一个问题,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方式的发展程度决
3、定整个社会的发展程度。在生产方式的两个要素中,生产力决定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即生产关系。所以从根本上说,社会的进步最终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因此,在党对我国社会基本矛盾正确判断的前提下,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的中心工作就是不断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但是,在中国,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整个社会虽然意识到这些矛盾的存在,却没有找到有效的方式来发展社会生产力,解决矛盾。社会主义社会的优越性没有体现出来。怎样才能发展生产力,邓小平把改革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思想文化体制看作是社会主义社会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根本动力。邓小平多次强调,全面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②。在
4、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全面改革中,经济体制上改变了过去单一的公有制形式,肯定了按照生产要素进行分配的重要意义;政治体制上以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为目的;思想文化方面则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确立了具体而明确的道德规范。可以看出,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改革,实质就是在解放思想基础上的主体实践。改革不是直接作用于生产力领域,而是“扫除生产力发展的障碍”创造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外部环境,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民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全面协调社会基本矛盾的各个方面,达到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这样,思想解放,作为与改革开放同一
5、的历史过程,在中国社会发展中的直接动力机制得以体现。二“任何一个社会的发展,都有其作为动力源的‘动力结构’,即一定的动力机制与相应的由社会主体劳动性质所规定的行为动因的结合”③。这两者结合的表现形式先决于对社会劳动力性质的界定,对经济制度的选择和对政治经济理论的运用。简单说来,就是社会政治经济环境与社会主体劳动动力的符合程度。如果两相符合,就是一种积极的社会动力源,为社会发展创造动力;反之则无法为社会发展创造动力。改革开放以来,党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创立了社会主义本质论,1992年邓小平在南巡讲话中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
6、,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④这一概括,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高度统一,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和实现目标手段的统一。二是创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回答了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三是创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向全党全国明确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首要问题,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现阶段我国的基本国情。四是创立了社会主义“一国两制论”,“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成功实践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有一个稳定的内外环境。党在这四个方面的理论贡献是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极大补充,提高了我们对社会主
7、义社会的科学认识。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深化,肇始于思想解放在全社会的弘扬。可以认为,这四个方面的理论贡献正是思想解放最直接的成果。这四个方面的理论创新从各个方向上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政治经济氛围。同等重要的在于:思想解放对于社会生活中单个主体的影响。中国古代“封闭单一”的自然经济,“克己复礼”的治人法则和“家国同构”的宗法制度,直接在人们心理上建构起一个固定的思维框架:社会思维具有顽固的抗变性和趋同性。这一思维框架导致在民众中形成普遍的惰性心理和平均主义心理。在这样的心理统摄下,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