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传统武术特色拳种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山东省传统武术特色拳种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ID:27398452

大小:52.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2-03

山东省传统武术特色拳种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_第1页
山东省传统武术特色拳种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_第2页
山东省传统武术特色拳种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_第3页
山东省传统武术特色拳种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_第4页
山东省传统武术特色拳种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山东省传统武术特色拳种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山东省传统武术特色拳种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中图分类号:G852文献标识:A:1009-9328(2017)01-021-01中国6/vie  摘要文章以“山东省传统武术特色拳种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为题,正是以螳螂拳作为研究对象,在简要论述其产生背景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系统总结其在传承与保护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以及所应采取的解决措施。一方面借此一窥山东省特色拳种发展现状;另一方面也能够为包括螳螂拳在内的各拳种的传承与保护提供必要的指导与借鉴价值。  关键词山东省特色拳种螳螂拳发展现状传承与保护措施  一、山东螳螂拳的传承过程  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

2、),生霄道人搜集明代与清代各种名家拳法,创作出《少林衣钵真传》,其中记载有“王朗的螳螂总敌”。另外,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研究院出版的《螳螂拳》、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武术教程》和《中华武术大辞典》均记载有:“王朗自幼习武,曾与人较技比武,因败而归,在返乡途中见螳螂捕蝉而受启发,依据螳螂灵敏而快速的动作创编了螳螂拳。”王朗创编螳螂拳的说法已成为人们的普遍共识。山东螳螂拳沿承至今经历了“初创”、“形成体系”、“流派分化”三个阶段。  二、山东螳螂拳的发展现状  (一)山东螳螂拳的区域分布情况  追根溯源,螳螂拳起源于山东省烟台市的莱阳地区,随后由该地

3、区传播至烟台市区、海阳、招远、牟平、东度等地区,进而又传播至济南、青岛、潍坊等整个胶东半岛,又进一步传播至中国的华北、东北、华东、华南甚至是台湾、香港、澳门、东南亚、澳洲、日本、美国、俄罗斯和东欧诸国等等,整体上呈现出广泛传播、蓬勃发展的态势。  (二)山东螳螂拳的传承者现状  经过数代武术大师的不断努力,各流派螳螂拳均已形成了系统化的拳法套路、个性化的拳理内涵与独特的技击风格,而且也形成了清晰的传承脉络与传承秩序,拥有明确的传承对象。七星螳螂拳经过鼻祖(王朗)、初祖(李之箭)、始祖(王云生)、二世祖(范旭东、王世禄)、三世祖(王傅义、罗玉光、林

4、景山、杨维新、刘永昌、肖树斌)的传承,目前已形成了以四世祖为核心的传承队伍,代表性人物包括赵洪仁、刘树山、杜兴、于乐江、林伯炎、黄汉勋、钟连宝、于天禄、于海、肖世训、陈若平、牟传祖、陆清平等等。  其中,钟连宝先生一生致力于研习、推广和传播七星螳螂拳,曾多次参加全国传统武术比赛,多次担任全国武术邀请赛裁判长,多次参加国内外举办的各类武术研讨会、交流会等等,并且始终如一地进行螳螂拳教学活动,极大地推动了七星螳螂拳的传播与发展。  (三)山东螳螂拳的动作套路情况  王朗编创的“螳螂打”,也即是“螳螂总敌”虽然仅有“分身八肘、乱接”等几种基本打法,但却

5、开创了一种新的拳术形式,在随后长期沿承过程中,经过数代人的不断丰富、创新和变革,从而形成了七星、梅花、太极、六合四大流派螳螂拳。各流派均具有个性化的动作套路和技击方式。  (四)山东螳螂拳的风格特征情况  对比分析可以看出,山东各流派螳螂拳主要表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风格特征:首先,各流派螳螂拳具有“朴实简练”的风格特征。其次,山东螳螂拳还具有“刚劲疾速”的特征。第三,是其所彰显出的又一共通性特征。第四,山东螳螂拳具有“固守待进,以静制动;稳胯活腰,刚柔结合”的特征。第五,山东各流派螳螂拳还具有“旁敲侧击,虚实结合;进退敏捷,短中寓长”的特征。  三

6、、山东螳螂拳传承与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和应对措施  (一)存在问题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当前山东螳螂拳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目前已形成了多样化的传承方式和一定规模的传承范围,在整个武术界甚至是整个社会都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山东螳螂拳职业研究与训练者越来越少。(2)山东各流派螳螂拳表现出两极分化的特征。(3)山东螳螂拳以流派为主的推广主体比较少。(4)政府对螳螂拳的保护范围和力度有限。  (二)应对措施  应对措施针对当前山东省螳螂拳传承与保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其它拳法传承与保护经验,文章由此提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应对措

7、施:(1)筛选更多的螳螂拳非遗传承人并制定系统的传承计划。(2)秉承“重大顾小”的原则展开对螳螂拳的引导和宣传。(3)推动螳螂拳流派化、规范化的发展。(4)加强对螳螂拳保护与传承措施执行过程的监督、评估与奖惩。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山东螳螂拳最初是由王朗创编,随后在数百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初创”、“形成体系”、“流派分化”三个阶段,最终形成了七星、梅花、太极、六合、鸳鸯等诸多流派。  2.螳螂拳起源于烟台市莱阳地区,随后传播至海阳、招远、牟平、东度等地区,进而又传播至济南、青岛、潍坊等整个胶东半岛,又进一步传播至中国其它省

8、市乃至国外诸多地区。  3.山东各流派螳螂拳目前均已形成了清晰的传承脉络和一定规模的传承对象,并在王朗最初的“分身八肘、乱接”等几种基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