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翔安海底隧道crd法和双侧壁法

厦门翔安海底隧道crd法和双侧壁法

ID:27383525

大小:1017.50 KB

页数:30页

时间:2018-12-01

厦门翔安海底隧道crd法和双侧壁法_第1页
厦门翔安海底隧道crd法和双侧壁法_第2页
厦门翔安海底隧道crd法和双侧壁法_第3页
厦门翔安海底隧道crd法和双侧壁法_第4页
厦门翔安海底隧道crd法和双侧壁法_第5页
资源描述:

《厦门翔安海底隧道crd法和双侧壁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厦门翔安海底隧道CRD法和双侧壁法穿越砂层对比分析1工程概况厦门东通道(翔安海底隧道)是我国第一条规模宏大,举世瞩目的大断面浅埋暗挖法施工的海底隧道。隧道包括双向六车道的行车主隧道和中间一条服务隧道,主隧道最大开挖宽度近17.2m,最大开挖高度为12m,最大开挖断面达170.7m2。该隧道主要穿过陆域、浅滩段全强风化花岗岩地层和海域段弱、微风化花岗岩地层。地下水位高,地下水丰富,在翔安端三条隧道均通过450多米的富水砂层并与海水连通。海域段隧道要穿过四条风化深槽(囊)施工开挖极为困难,对施工安全带来较大的威胁。隧道起

2、点K6+540竖井K7+850,内径8.3m,深约45m隧道终点K12+485竖井K11+250,内径8.3m,深约45m西滨互通服务、管理区起点K5+909终点K14+647五通翔安翔安海底隧道平面图翔安海底隧道纵剖面图F3F1F4F2F1、F2、F3:全强风化深槽;F4:全强风化深囊全强风化层全强风化层、部分透水砂层52m22m服务隧道翔安海底隧道横剖面图据详勘资料,左线隧道里程ZK11+802~ZK12+068穿越砂层,砂层厚度1.2~13.5m,其中ZK11+824~ZK12+068里程段共计244m侵入隧道

3、开挖作业面;ZK11+802~ZK12+824和ZK12+068~ZK12+124里程段共计78m开挖面全风化花岗岩顶板很薄,有的不足1m厚。右线隧道YK11+950~YK12+110段、YK11+700m段附近穿越砂层。砂层富水性强,渗透性好,为良好的含水层直接接受海水补给,具有承压性。左线隧道砂层影响范围纵断面图掌子面砂层厦门翔安隧道A1标,A3标,A4标均采用CRD法施工。A2标因地表沉降较大,由CRD法改为双侧壁法施工。由于CRD法和双侧壁法各有优缺点,采用哪一种工法更适合翔安隧道穿越砂层,本文采用数值计算分

4、析了CRD和双侧壁两种工法穿越砂层的适应性,并与实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2CRD法和双侧壁法的特点1、CRD工法是在CD工法基础上改进的一种工法,将隧道断面从中间分成4~6部分,使上、下台阶左右各分成2部分,每一部分开挖并支护后形成独立的闭合单元。各部分开挖时,纵向间隔的距离根据具体情况,可按台阶法确定。CRD法的特点:2、CRD工法的最大特点是将大断面化成小断面施工,各部封闭成环的时间短,控制早期沉降效果好,每个步序受力体系完整。因此,结构受力均匀,形变小且由于筒体效应作用,施工时刚体下沉微弱,地层沉降量不大,而且容

5、易控制。1、双侧壁工法则是将隧道断面分成三个部分,即双侧导洞和中洞,其实质是将大跨度分成三个小跨度进行作业。其宗旨在于突破隧道施工中的一般程序,即优先为初期支护提供坚实的基础,避免初期支护拱脚悬空,以达到抑制围岩变形的目的。双侧壁导坑法的特点:2、对于浅埋大跨度及地质条件很差的隧道,双侧壁开挖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开挖法,适用于隧道跨度大、地质条件差,地表下沉需严格控制的隧道。施工较安全。CRD法和双侧壁法都体现了变大跨为小跨的思想,差别如下:(1)当仅为单洞施工时,两种方法都可以较好地控制地表下沉,但土体水平位移CRD工

6、法小于双侧壁法;而两洞交互施工时,就克服相互干扰而言,CRD工法优于双侧壁法。(2)双侧壁法顶部弧形导坑开挖具有一定风险性,而CRD工法步步封闭成环;各施工阶段风险性较小。况且,CRD工法各工作面可同时作业,有利于安排工序和劳力,互相干扰小。CRD法和双侧壁法的对比:(3)双侧壁法的两侧弧形导洞内的钢支撑(或格栅支撑)往往难以控制在同一断面内,顶部弧形导坑开挖后,钢支撑若无法联成整体,则支护承载能力大为降低,而CRD工法则不存在此类问题。(4)双侧壁导坑法施工虽能控制地层竖向变形,但由于工序较多,施工干扰大,造成的施

7、工难度也较大。且两侧导洞为扁平结构,开挖引起的围岩水平收敛较大。CRD法和双侧壁法的对比:(5)CRD工法也可以有效的控制沉降量,其施工速度较快,造价也较低,整体刚度较大,在围岩条件好的情况下较双侧壁具有明显的优势。CRD法和双侧壁法的对比:3、FLAC3D数值摸拟分析图1计算模型CRD法双侧壁法表1地层力学参数土层名称弹性模量/MPa泊桑比粘聚力/kPa内摩擦角/°计算容重/(kN/m3)素填土砂层全风化花岗岩强风化花岗岩初期支护注浆加固17.016.225.052.92.2E4780.350.20.20.210.

8、20.2130.99.615.824.1—5024.629.625.126.4—21.819.716.319.520.4—21塑性区主要集中在隧道周围砂层段区域。双侧壁工法塑性区主要分布在两侧位置,说明水平收敛较大,这与实测数据相符,而CRD法塑性区在侧上方的影响范围较大。CRD法图2开挖完成后(掌子面)塑性区双侧壁法图3显示在掌子面前方3m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