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的自由-《社会分工论》的隐喻与来自现实的批判

构建的自由-《社会分工论》的隐喻与来自现实的批判

ID:27377223

大小:52.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2-03

构建的自由-《社会分工论》的隐喻与来自现实的批判_第1页
构建的自由-《社会分工论》的隐喻与来自现实的批判_第2页
构建的自由-《社会分工论》的隐喻与来自现实的批判_第3页
构建的自由-《社会分工论》的隐喻与来自现实的批判_第4页
构建的自由-《社会分工论》的隐喻与来自现实的批判_第5页
资源描述:

《构建的自由-《社会分工论》的隐喻与来自现实的批判》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构建的自由:《社会分工论》的隐喻与来自现实的批判我们认为下面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造物者创造了平等的个人,并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中国7/vie  ―――《独立宣言》  自启蒙运动以来,自由一直是西方学者话语中的核心命题之一。自由的概念在18世纪还在哲学的框架下讨论,社会学在19世纪异军突起后,自由的概念也渗透入西方社会学家的话语体系之中。涂尔干作为社会学的奠基人物之一,由其博士论文扩展修改而成的《社会分工论》,名义上讨论的是社会分工的性质,形成原因,以及后果。然而贯穿整本书的隐藏主题,无疑还是对

2、于自由概念的讨论―――社会学层面的讨论。  对于18世纪的哲学家而言,自由的概念,与其他诸多“方便的假设”一样,都带有某种先验的意义。回想洛克在《政府论》中假设的“自然状态”,或者是卢梭提出的所谓“普遍意志”,我们都能看出这样的概念中所蕴含的先验因素,就像数学中的公理一样,几个简单的文字所隐含的概念,竟能魔术般地构建起高耸入云的理论大厦。自由的概念也是如此,就如同引言中引用的《独立宣言》的那句传世佳句,自由的概念在18世纪的哲学家看来确实是“不言而喻”的,与生俱来的,和不可转让的“天赋人权”。  但是到了19世纪,社会学家提出了不一样的看法,

3、以涂尔干为代表的社会学者逐渐否定了自由概念的先验性,而代之以严密的论证和细致的历史考察,不言自明地阐述了关于自由是被构建出来的理论。涂尔干的社会分工论就隐含着这样的论述。  “自由不但不与社会作用发生冲突,自由本身就是从社会作用中产生出来的。”[1]这就是涂尔干对自己理论最好的表达。在分析这个结论之前,首先大致梳理一下涂尔干全书的论证过程。  涂尔干全书要回答的问题就是社会分工这一现象的道德基础是什么。涂尔干提出假设,社会分工能够带来社会的团结。但是就团结而言,涂尔干又区分了机械团结和有机团结的概念。前者的基础是社会的共同意识,并且通过惩罚性

4、法律(刑罚)加以维持;而后者的基础是社会分工的结果,需要修补性法律维护。在论述这个问题的时候,涂尔干就第一次的触及其中和自由的关系。涂尔干认为,根据共同情感建立起来的机械团结,其本质是寻求人的统一性,人们通过共同的情感力量来抵制破坏社会团结的人,其代表性的行为就是对于有罪之人的刑罚,从种种酷刑到死刑,所有惩罚都直接指向对于群体情绪的安抚,满足一种报复的心里。从这一点来说,机械团结之中的群体厌恶任何异端,其最终的结果必定是个人被消解于集体之中。  然而,随着社会分工的进步,人的差异性和个性渐渐得以被发现。人们逐渐远离集体的情感而转向通过“物权的

5、总和”来重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刑法之外的一系列法律,如民法、行政法的成熟,以及利用专门机构调节个人与个人,个人与其所属财产关系的趋向,都证明了在社会分工过程中人与人关系从单一的靠共同情感维持发展到了多元的联系。在这个过程中,人的差异被放大,个体终于在差异中被“发现”。  涂尔干所给出的证据参考了人类学研究,他从人种差异,尤其是大脑容量的差异中论证低等社会人与人的差异性远不如高级社会。虽然这个说法有待商榷,但是其结论―――现代社会人的差异性在增加,是没有问题的。人与人差异性的增加,无疑来自于社会分工的进展。而这个进展,无疑是个历史的过程,这里就

6、切入了涂尔干对于自由概念贡献的核心部分。  自由来自于社会分工的进展,这是对于自由理念的颠覆性重构。自由再也不是神,或者自然,或者一切超验授予人类的东西,自由是实实在在的,通过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逐渐产生的。其中隐含的逻辑就是,社会分工瓦解了简单的共同体,让人得以解放,最终走向自由。这就回答了开篇提出的问题:社会分工的道德基础在哪?涂尔干明确地给出回答:社会分工中诞生了人的自由。  涂尔干在书中认真地分析了这一过程。社会分工的原因首先是社会密度的增长,社会密度和社会容量的增长是社会分工的直接原因。另外沟通手段的进步也相当重要。这一切的表现,都体

7、现在城市的进步与发展之上。德国有句谚语叫“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StadtLuftmachtfrei),城市的自由来自于以下的特征。首先在中世纪晚期到近代早期,城市糟糕的卫生条件和过密的人口所导致的瘟疫使得城市本身的出生率远远低于其死亡率,这也意味着城市要发展就必须大量地引入人口。城市所导致的人口流动无疑是对所有宗法社会的无情破坏。在乡土社会中,权威和集体情感因为长期地与长辈的共同生活而得以持续强化,但是在城市中,大量年轻人的共同相处导致了传统权威的褪色。另一方面,城市作为商业中心,其契约至上的精神,以及实用主义的价值观进一步摧毁了共同情感在

8、维系社会中所发挥的作用。有机团结于是破土而出,人们在社会分工的基础上通过新的契约,以及对于公共权力的委托等方式,重构了社会�F结的机制,以更为强大而紧密的有机团结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