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阅读浅易的文言文 (一)山东人民版知识精讲

高三语文阅读浅易的文言文 (一)山东人民版知识精讲

ID:27362407

大小:105.50 KB

页数:26页

时间:2018-12-02

高三语文阅读浅易的文言文 (一)山东人民版知识精讲_第1页
高三语文阅读浅易的文言文 (一)山东人民版知识精讲_第2页
高三语文阅读浅易的文言文 (一)山东人民版知识精讲_第3页
高三语文阅读浅易的文言文 (一)山东人民版知识精讲_第4页
高三语文阅读浅易的文言文 (一)山东人民版知识精讲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三语文阅读浅易的文言文 (一)山东人民版知识精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高三语文阅读浅易的文言文(一)山东人民版【本讲教育信息】一.教学内容:阅读浅易的文言文(一)考纲要求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考查重点考试大纲规定:1.理解B(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2.分析综合C(1)筛选文中的信息(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3.鉴赏评价E(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

2、、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考查类型1.选择2.翻译基础知识一.浅易文言文诠释1.选文中的词语多为文言文中的常用词和次常用词,也包括传世名作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词语。2.选文中涉及到的与现代汉语不同的语法现象较为常见,有规律可循。3.不需过多的了解选文的历史背景及创作背景,只要求了解书本涉及到的文化知识4.近几年的选文多为人物传记类的叙事文章5.选文的内容积极,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6.选文一般属于典型的文言文,具有秦汉散文及唐宋古文的风格二.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及其举例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

3、者、之(一)而1.用作连词。(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并且”“又”。例如: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劝学》)(2)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例如: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3)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例如: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4)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例如: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六国论》)例如:(5)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例如:锲而不舍,金石可镂(6)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译。例如: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

4、)(7)表示因果关系,可译为“因而”例如:表恶其能而不用也(《赤壁之战》)(8)表示目的关系,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阿房宫赋》)2.通“尔”,用作代词,第二人称,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3.通“如”:好像,如同。军惊而坏都舍。(《察今》)【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说》)【而况】即“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二)何1.用作疑问代词。(1)单独作谓语,后面常有语气助词“哉”“也”,

5、可译为“为什么”“什么原因”。例如:①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六国论》)②不能自免,卒就死耳,何也?(《报任安书》)(2)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可译为“哪里”“什么”。译时,“何”要前置。例如:①豫州今欲何至?(《赤壁之战》)②大王来何操?(《鸿门宴》)③不然,籍何以至此?(《鸿门宴》)(3)作定语,可译为“什么”“哪”。例如: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琵琶行》)2.用作副词。(1)用在句首或动词前,常表示反问,可译为“为什么”“怎么”。例如:①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赤壁之战》)②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2)用在形容词前

6、,表示程度深,可译为“怎么”“多么”“怎么这样”。例如: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明日歌》)3.何:通“呵”,呵问。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谁何:呵问他是谁。意思是检查盘问。)(《过秦论》)【何如】【奈何】表示疑问或反问,译为“怎么样”“怎么办”“为什么”。例如:①德何如,则可以王矣?(《齐桓晋文之事》)②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鸿门宴》)③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阿房宫赋》)【何以】即“以何”,介宾短语,用于疑问句中作状语,根据“以”的不同用法,分别相当于“拿什么”“凭什么”等。例如:①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齐桓晋文之事》)②君何以知燕王?(

7、《廉颇蔺相如列传》)【无何】译为“不久”“没多久”。例如:抚军不忘所自,无何,宰以卓异闻(《促织》)【何乃】译为“怎能”例如: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孔雀东南飞》)(三)【乎】1.用作语气助词。(1)表疑问语气。可译为“吗”“呢”。例如:①无以,则王乎?(《齐桓晋文之事》)②欲安所归乎?(《赤壁之战》)(2)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吗”“呢”。例如:①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石钟山记》)②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师说》)(3)表测度或商量语气,可译为“吧”。例如:①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师说》)②远主备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