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建筑的特征

中国古典建筑的特征

ID:27351359

大小:791.50 KB

页数:76页

时间:2018-11-30

中国古典建筑的特征_第1页
中国古典建筑的特征_第2页
中国古典建筑的特征_第3页
中国古典建筑的特征_第4页
中国古典建筑的特征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古典建筑的特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西建筑比较及其成因分析建筑原非我国固有的词汇,《辞源》中有“营造”词条无“建筑”词条。“建筑”一词从日本汉字引进到中国只有近百年的历史。宋代李诫的《营造法式》是关于我国古典建筑的典籍。建筑是地理环境、历史文化的一面镜子。中国传统建筑与西方传统建筑在建筑材料与结构、建筑布局、装饰色彩、艺术风格、美学价值等方面存在着诸多差异。建筑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产物,体现了一种文化类型.建筑的文化、风格深刻地体现了一个地区或民族传统文化背景和地理背景。一、中西建筑差异1、从建筑材料与建筑结构上看中国古典建筑主要是土木制品,采用框架式结构,

2、榫卯(sunmao)安装,梁架承重。在造型上重视曲线美,气韵生动。而西方传统建筑材料主要是石质制品,采用围柱式、券柱式结构,墙柱承重。在造型上重视块、面的应用,形态厚重。中国传统建筑的砖木结构适应小家小户的个体生活,凭借经验和巧思即可成功,故中国传统建筑始终没有上升到近代力学的研究高度。西方传统(古典)建筑多兴建大跨度的拱门、穹隆以容纳上万会众,要有精密的力学知识,由此促进了结构力学的发展。巧妙而科学的木式框架结构(以木结构为主,以砖、瓦、石等材料为辅)所谓“墙倒屋不塌”,是中国建筑的写照。中国建筑,大到宫殿庙宇,小到民间的茅草棚

3、,每间房都由四个立柱支撑屋顶传来的全部重量,墙壁只是用来围护、分隔室内外空间的非承重结构,而且可有可无(拆去部分或全部墙后的房屋称敞厅、亭子),因而门窗的大小是完全自由的。由于木材受潮后容易腐蚀,木结构的立柱下有石制的柱基,柱基下有砖石的台基,这有助于木柱下部保持干燥,防止受潮腐朽。为防止木构架上部的潮湿腐朽,必须有较深的出檐以防雨,由此出现了以多层木承托檐部的斗拱。斗拱最初完全是为出檐深远而设,以后逐步蜕化为一种装饰和体现礼制等级的构件。斗拱承托的屋顶结构,由于采用抬梁举架制,形成了屋顶上缓缓的反翘曲线,这样的曲线近似于几何的旋

4、轮线,它使屋顶上流下的雨水既流得快又喷得远,从而使柱与台基都不致被屋面水浸湿。中国建筑常用四根柱子和几根横梁围成一个空间;沿着与梁垂直的方向再搭设木檩(或叫栋);房屋上部荷载即是由栋传到各层梁上,再通过柱子作用到地面。墙体是不承重的,它只起围护或分割空间的作用。木结构有利于防震抗震,有所谓“墙倒屋不倒”之誉。栋与梁这两种主要承重构件对于整个建筑相当重要,无怪乎汉语中以“栋梁之材”来比喻兴国安邦的中坚人物。从建筑外观上看,每个古建筑都由上、中、下三部分组成:上为屋顶、下为基座,中间是柱子、门窗和墙面。在柱子上部、屋檐之下还有一种由木

5、块纵横穿插、层层叠置成的组合部件,叫斗拱。这是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建筑所特有的构件(中国建筑无论木制还是石制等,很少用钉子,非常巧妙!),它既可以承托屋檐和屋内的梁与天花板,又俨然具有较强的装饰效果。斗拱这个名词在谈论中国古建筑时不可不提,由于它在历史建筑中的做法极富变化,因而成为古建筑鉴定的最主要依据。“中国古典建筑始终保留着三个基本要素:台基部分、柱梁部分(木造部分)、屋顶部分。在外形上,三者之中,最庄严美丽,迥然殊异于他系建筑,为中国建筑博得最大荣誉的,自是屋顶部分。但在技艺上,经过最艰巨的努力,最繁复的演变,登峰造极,在科学

6、美学两层条件下最成功的,却是支撑那屋顶的柱梁部分,也就是那全部木造的骨架。这全部木造的结构法,也便是中国建筑的关键所在。”——林徽因2、从建筑布局上看:中国传统(古典)建筑为群体组合,即由一个个的单位建筑组合而成一个大的建筑群,空间上横向扩展,讲究中轴对称,追求纵深效果。城市布局多为矩形或方形。整体风格是内向的、封闭的、严谨的,追求内在的含蓄和私密性;而西方传统建筑多注重单体的建筑艺术效果,空间上垂直扩展,讲究突兀高耸,追求立面效果。城市布局多为同心放射状。整体风格是外向的、开放的、活泼的,追求外在的进取和自由性。序列组合的平面布

7、局(个体与群体的差异)中国古代建筑一般都是由单座建筑组合而成的建筑群体(西方建筑追求单纯的个体结构),在建筑群里,单栋孤立的建筑既不能反映一定的建筑意图,也不能构成完整的艺术形象,建筑的艺术效果主要通过群体形象来表现。在一定的平面里,按照某种伦理观念和审美尺度来进行组合,讲究部首系列,是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原则。每一座住宅、宫殿、官衙、寺庙等建筑,都是由若干单座建筑和一些围廊、围墙之类环绕成一个个庭院而组成。一般地说,多数庭院都是前后串联起来,通过前院到达后院。这就形成了一院又一院层层深入的空间组织。宋朝著名词人欧阳修有“庭院深深深

8、几许?”的诗句,古人曾以“侯门深似海”形容大官僚的居处。就形象地说明了中国建筑在布局上的重要特征。同时,这种庭院式的组群与布局,一般都是采用均衡对称的方式,沿着纵轴线与横轴线进行设计。比较重要的都安置在纵轴线上。次要房间安置在它左右两侧的横轴线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