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媒体对于公共政策议程设置中外压模式的影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媒体对于公共政策议程设置中外压模式的影响[论文关键词]外压模式媒体议程设置影响[论文摘要]在外压模式下,一个社会问题一旦经过媒体的放大很快就能形成强大的社会舆论,因而就能对政府政策议程的建立产生很大的影响。本文重点结合最近在网上越炒越热从而轰动全国的“华南虎事件”,探讨媒体对于公共政策议程中外压模式的影响,并提出了如何有效地发挥媒体在公共政策议程建立过程中的影响。根据议程提出者的身份与民众参与的程度,中国公共政策议程设置的模式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六种:关门模式、动员模式、内参模式、借力模式、上书模式、外压模式。本文重点结合最近在网上越炒越
2、热从而轰动全国的“华南虎事件”,探讨媒体对于公共政策议程设置中外压模式的影响。一、媒体在外压模式中的作用尽管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央领导人在提出决策科学化的同时,也提出了决策民主化,但直到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带民主色彩的“外压模式”才越来越常见。看这几年的公共政策的变化,基本都是舆论先行。比如农民工问题、医疗改革问题都是先在互联网上炒作,然后进入平面媒体和电视媒体,变成公共议题后,再变成了政策议题,最后变成了公共决策。在外压模式里,议程的提出者更注重诉诸舆论、争取民意支持,目的是对决策者形成足够的压力,迫使他们改变旧议程、
3、接受新议程。一般来说,外压模式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只有在初始阶段,外压模式里的议案倡导者是可以确定的。随着议案影响力的扩大、议案支持者的增加,谁是倡导者已越来越难分辩,他们的身份已变得越来越模糊。第二,所需时间一般比其他模式长。外压模式产生作用的前提是少数人关心的议题变为相当多人关切的公共议程,否则压力便无从产生,而这个过程需要时间。第三,由于头两个特点的存在,研究者往往很难准确地断定外力究竟通过什么方式最终影响了议程的设置。他们只能按时间顺序将外部压力的形成与政府议程的变动联系起来。上述三个特点是在一般情况下外压模式具备的特点
4、。但也有特殊情况,即突然出现所谓“焦点事件”,引起社会普遍的关注,进而迫使决策者迅速调整议程。焦点事件发生对某一群人的利益造成现实的伤害、对其他人的利益可能产生潜在的伤害。这类事件的发生使得利益群体、政府官员、大众传媒、以及广大公众对现存问题有更深切的认识,希望纠正明显的政策失误。注意焦点的集中有助于打破已往的权力平衡,使争取议程转换的意见在公众舆论里占据上风,形成强大的民意压力,迫使决策者在短时间里调整政策取向。出现具有公共性、开放性、交互性、多元性、瞬时性的网络媒体后,公共议程的设置逻辑也开始发生变化。在传统媒体时代,议程说到底是由
5、屈指可数的传媒机构设置的;而政府通过控制传媒机构来影响议程设置相对来说比较容易。进入大众网络时代,情况就不同了,网民可以通过互动,将他们认为重要的问题变为公共议程的一部分。由于网络已成为反映民意的渠道,中国的最高决策层对它也越来越重视。华南虎事件就属于“焦点事件”。在这次事件中,媒体充当了“扩音器”和“催化剂”。尤其是互联网的兴起,为公众讨论公共事务提供了更为开放的空间。与传统媒体比较,互联网最大的特点是人人都是潜在的信息发布者,信息多向传播,信息传播范围扩大到全世界,信息可以瞬时传遍地球每个角落。这些特点使控制信息难上加难,使普通网民
6、拥有了前所未有的话语权,也使公共权力不再可能完全在暗箱中操作。例如,研究表明,20世纪80年代的煤矿事故比现在更普遍、更严重,但当时矿难并没有成为一个公共议题。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矿难成为国人关注的焦点之一,主要是因为大众传媒对它进行的广泛报导引起了公众的重视。媒体的作用不仅仅是对公共事务起了发现机制的作用,还具有使“冲突社会化”的催化作用,传媒机构把一度是私人的问题转化成公共问题,扩大了受众的数量,因而改变了政府决策制定过程的动力。而且,媒体在这个过程中连接起了公众与政府决策系统,使公众参与决策成为可能,从而扩大了政策问题的来
7、源。政府政策系统因为媒介的报道而意识到政策议题的存在,媒介赋予事件的意见和关注程度影响到政府对该议题重要性的认识。所以,在聚合公众意见影响政府决策议程方面,大众传媒可以使分散的、潜在的社会意愿和要求转化为明确、集中的政策要求。媒体在政府对哪些问题应该确定为政策问题方面可以起一种提示与补充作用。刚刚发生的“华南虎事件”就很明确地体现出了外压模式下媒体对于政策议程设置的影响。正是由于媒体与民众间的相互联动,才最终形成了强大的舆论压力,从而引起了高层决策者的关注。二、“华南虎事件”再现2007年10月12日,陕西省林业厅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
8、失踪20多年的野生华南虎重新被发现,其根据是陕西省镇坪县村民周正龙在山中拍摄到了华南虎的实体照片。随后,照片真实性受到来自部分网友、华南虎专家和中科院专家等方面质疑,并引发全国性关注。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