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境在风景油画中的运用

意境在风景油画中的运用

ID:27334689

大小:72.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02

意境在风景油画中的运用_第1页
意境在风景油画中的运用_第2页
意境在风景油画中的运用_第3页
意境在风景油画中的运用_第4页
意境在风景油画中的运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意境在风景油画中的运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意境在风景油圓中的运用一、意境与中国画意境是屮国古典美学的独特范畴,是屮国文化史上最屮心也是具世界贡献的一方面。从先秦始,人们便开始了对“意境”的追求与探宄。《易经》中最早捉出“言不尽意”,“立象以尽意”。至《文心雕龙》,则明确提出“意象概念。到中唐时期,诗人们开始提出诗歌的意境问题,至明代,“意境”一词已被大量使用,其内涵也进一步清晰。到王夫之,他不仅仅总结前人之说阐释了意境的特征与美学内涵,而且还以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提出了一系列诗歌意境的创造方法,使“意境说”日臻完善。清末民初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将意境分为两种艺术类型。一为造境,即有我之境。二为写境,即无我之境。他举例说,

2、“汨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乃冇我之境;“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为无我之境。“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有我之境”中的“我”则以强烈的主观色彩明显地渗透于艺术意象中。“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指创作主体完全消失,隐在艺术意象的后妞。在艺术品中,“有我”与“无我”,以各自独立又相互渗透的方式,创造着各种各样的艺术意境。中国画的意境,就是画家通过描绘景物表述思想感情所形成的艺术境界。它能使欣赏者通过联想产生共鸣,思想感情受到感染。对中国画家来说,虚、空、远等意境始终是其创

3、造的核心目标,中国画中有一个重要的理论一一“计白当黑”,就是画画时要考虑空白的作用。空白的地方不是无用的,它虽是虚的,但它与画出的实的地方相映衬,构成了虚实结合、阴阴时比的关系。写意画中无拘无束的线条,痛快淋漓的泼墨,随意而动的墨点,不求真实,但得意趣而足的着色,画屮极富个性的线条、笔触、墨法、用色、造型、布局等等形式因素,都是为追求意境的产生而运用的。中国山水画家所追求的,是一种比如实描绘自然界的林木山川更加深远、更加感人的境界,当美妙的大自然勾引起人的某种情思,特别是当自然景色与画家的主观感情产生和谐的共鸣,再借助画家的笔墨表达出来,这样自然山水就成为文人士大夫追求超脱的理想场

4、所,就产生了一种“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对外部容观世界精微观察,带有了远为浓重的内部主观世界的意向色彩、情感色彩,更利于创作灵感的激发,促使艺术表达的语言、技巧、手段,由倾句客观的写实,转换为主观的写意。屮国绘画的表现特质,在魏晋时代初显端倪;宋元写意艺术趋于成熟;明清文人画拔起一座舒展个性的高峰。如《鳜鱼图》一张白纸,屮心寥寥数笔,勾勒出一条极生动的鳜鱼,此外别无他物,然而观赏者却顿觉满纸江湖,烟波无尽,引导人的思绪在时空穿行,思虑生命的哲学意味与艺术情趣,这种意境完全走向了一种非经验的层次,这里的世界是艺术品的终极和归宿。正是中国画重性灵精神,重“象在意外”,以非凡启示和深远影

5、响,象外之意,象外之情的无尽妙处,如同点化的灵火,把艺术的审美对象由外部世界转向内部世界,把艺术的传导力由再现转为表现。“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要求主客观的契合统一,使得意境成为中国古典美学的独特范畴。意境的创造,代表着中国艺术和中国美学的最高追求和目标。二、意境与油画的融合忠实地摹写自然,是过去西方艺术的一大特征。与中国水墨写意画将“气韵生动”放在首位,把“传神”放在首位而把“形似”放在次要的位置所不同的是,古典油画通过符合透视和解剖学的法则,以色彩和明暗变化的笔触忠实地再现对象的特征,所以许多人认为它“未免太像照相”,尤其是17世纪荷兰的大量风景画。20世纪的中国画坛基木上维持

6、着以徐(徐悲鸿为旗帜的法国学院写实派)一一延(延安革命木刻运动)一一苏(苏联契斯恰可夫写实体系)“三位一体”写实体系的正统、主流地位。画家长期被限制在以写实风格为政治服务的唯一道路,被剥夺了独立思考的权利,也堵塞了艺术灵感的多种源泉。这期间也曾有两度比较自由松动的时期,一是“五四”以后30—40年代的大约20年,出现了巾国新美术的先驱林风眠,提出了“介绍西洋艺术!整理屮国艺术!调和屮西艺术!创造吋代艺术!”的目标,拓开了一条既非传统东方亦非照搬西方的“东方新兴艺术”之路;一是“新时期”以后80—90年代的大约20年,出现了林风眠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吴冠中。林风眠在留学期间就提出了“调和

7、中西”的绘画主张,他指出“东方艺术,形成上的构成倾于主观一方谢,常常因形式过于不发达,反而不能表现情绪上的之所需要……其实,西方艺术之所短,正是东方艺术之所长,短长相辅,世界新艺术之产生,正在冃前,惟视吾人努力之方针耳。”在中西结合方面,林风眠不是简单的技法结合,不是拿毛笔来画西方的写实一一这样的结合是很肤浅、低层次的,他不仅将汕画与国画的优点和美感结合起来,创造出东西方人都能明白的绘画语言,更是将审美观结合起来,将西方的审美观同中国的审美观结合起来,这就扩人了我们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