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的“读”、“思”、“问”

初中历史教学的“读”、“思”、“问”

ID:27327925

大小:53.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2-02

初中历史教学的“读”、“思”、“问”  _第1页
初中历史教学的“读”、“思”、“问”  _第2页
初中历史教学的“读”、“思”、“问”  _第3页
初中历史教学的“读”、“思”、“问”  _第4页
初中历史教学的“读”、“思”、“问”  _第5页
资源描述:

《初中历史教学的“读”、“思”、“问”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初中历史教学的“读”、“思”、“问”在对初中学生的历史教学中,会出现一些不足的问题:一是教师只照本宣科讲课,学生会出现厌烦情绪,没有学习兴趣。二是不给学生阅读课文,学生就不能靠自己去读懂课文的线索和知识。单靠老师的讲述学生较难记得牢。三是不用启发式教学,多给学生动脑思考问题,学生的思维能力不会提高,学生会养成死记硬背的现象。四是不设计一些启发学生回答问题的提问艺术,学生就不能学会正确地分析历史问题、解决历史重难点。面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在教学实践中,我认为教学中运用“读”、“思”、“问”的有机结合的教学方法,对克服满堂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有效地掌握知识点和

2、培养各方面的能力有一定的作用。下面谈一谈自己的一些看法和做法。一、如何理解、认识“读”、“思”、“问”。“读”:一是选取教材内容让全班同学读书。朗朗的书声有助于课堂气氛和学生精力的集中。二是分小组读。有时可用评比的方式,哪组读得好给予表扬,使学生有一种荣誉感和团结精神。三是学生个人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胆量。四是学生的默读,有助于学生在“静”中找出问题。学生通过读书,读懂课文内容和线索。“思”:是在学生读书后,让学生自己去思考问题,找出问题,让学生多动脑。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克服教师满堂灌、全面包办的现象。“问”:是在学生“读”、“思”的基础上,一种是教师对课

3、文内容提出问题,启发学生回答。一种是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让教师解答。一种是学生与学生之间互相提问,互相解决问题。教师提问的艺术有为了记好知识点、解决课文问题进行的“直问”;有培养学生能力为主的“曲问”;还有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的假设性的问等等。二、教学中如何运用好“读”、“思”、“问”。“读”、“思”、“问”在教学中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紧密联系的。本人在教学中较常采用这种方法,效果不错。学生学得比较活,教师教得比较轻松。如在讲初一历史第一册的“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历史,由第一组同学读“北京人”的史料,第二组同学读“山顶洞人”的史料。读后让学生思考。由第三组同学提出问题给

4、第四组同学回答,第四组同学提出问题给第三组同学回答。如:“北京人有什么特征?”“懂得什么?”“山顶洞人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等。全班同学都参与了活动。这是一种由学生读书,自己找问题,提问题,分组进行的方法。在讲“秦汉与匈奴的和战”一课时让学生默读课文后,学生通过思考,教者要求每组同学分别回答一至二个问题。如:哪些是和?哪些是战?为什么要和?为什么要战?在讲到佛教的传入,道教的产生历史时,教者提问学生:“书中说佛教的传入,道教的产生对中国文化产生重大影响,你能在平时看到的、听到的一些史实说明其影响吗?”教者要求每组同学回答,看哪组答得多。学生兴趣起来了,在认真思考。很快

5、从第一组到第四组的同学都积极回答。有的说《西游记》,有的和尚,有的说寺院、宝塔,有的说惠州元妙观,有的说少林功夫等等。最后教者肯定了同学们的回答,对一些不对的说法加以纠正。学生懂得了影响的真实性。这是一种通过读书、思考、提问,学生以比赛的形式进行的方法。在讲“秦汉文化”一课时,讲到“秦兵马俑”一目,采用全班朗读的方法,读后老师提出如下几个问题给学生回答:①兵马俑属于哪一门艺术?②兵马俑是用什么做成的?③兵俑和马俑的形态各有什么特点?④兵马俑有什么历史价值?这是一种学生朗读,采用一问一答的方式,很快就解决了问题。在讲初二历史第三册第1课时,让个别学生读书,要求大家找重点

6、、找疑问。老师问:“清朝政府为加强对西藏的管理做了哪几件大事?学生很快回答出三件大事。学生提出问题让老师解答,如:1727年当时的皇帝是谁?为什么同是一个喇嘛教会有两种不同名称的册封?老师作了解答,问题解决了。这是一种让学生提问题,老师解答问题的方法。以上事例是通过学生“读”、“思”后的一种“直问”的提问艺术。它能使学生更好地记牢课文的知识点。通过思考和启发的问,能培养学生综合、概括、归纳、分析问题的能力。这种方式在教学中较常采用,学生对问题也较易理解回答。在平时的教学中,可采用一种“曲问”的艺术方式。在讲初二历史第三册第2课中的有关“清兵进入台湾和清朝设置台湾府”的

7、问题。在讲完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先提问再读书分析。问:“郑成功及其子孙长期占据台湾与清朝对抗好不好?”“郑成功的后代投降归顺清朝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历史的倒退”?学生思考回答后再讲正文。这样的“曲问”,起到的作用有:一是提出悬念,以更好地引入正文。二是培养学生正确地分析历史现状的能力。三是联系了当今大陆与台湾分裂、实现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的实际。郑成功的子孙归顺清朝,实现了祖国大陆与台湾的统一,符合人民的愿望,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当今台湾当局想搞台湾“独立”,将会成为历史的罪人。四是使学生懂得清朝设立台湾府的重要作用。在讲清朝的“闭关政策”一目时,全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