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西 廉江 民间艺术 白戏.docx

粤西 廉江 民间艺术 白戏.docx

ID:27319770

大小:9.15 MB

页数:16页

时间:2018-12-02

粤西 廉江 民间艺术 白戏.docx_第1页
粤西 廉江 民间艺术 白戏.docx_第2页
粤西 廉江 民间艺术 白戏.docx_第3页
粤西 廉江 民间艺术 白戏.docx_第4页
粤西 廉江 民间艺术 白戏.docx_第5页
资源描述:

《粤西 廉江 民间艺术 白戏.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白戏,杖头木偶戏的俗称,乡下叫“白戏仔”。粤西地区,每逢春节期间,或是神旦节日都要请白戏班演出。场地一般是农村的晒场。戏班来到地方之后会搭建木架,用帆布围起来,放好装木偶的箱子,再在装工具的几个箱子上搭横梁。这些横梁是开了竹筒大小的孔的,方便插木偶。到了晚上七八点钟,胡琴,笛子,锣鼓声响起,白戏演出就开始了。白戏,俗称“公戏仔”,在广东湛江的廉江市城乡颇为流行,深受群众的喜爱。白戏,是一种杖头木偶戏,追溯其起源,始于清朝乾隆年间。当时,安铺镇已成粤西重要商埠,经济发达,文化日渐繁荣。距安铺镇六里的曲龙村农民创造了一种“竹筒戏”,这种戏,用本地白话民歌演唱,辅之以自制简易木偶,一般二

2、至五人即可演出(一人主演,一人协助操纵木偶,一人敲击竹筒)。由于竹筒配击节奏,又称为“木鱼班”。这是白戏的雏形。至嘉庆年间,曲龙村艺人受到各地戏曲的影响,在演出时;加进音乐伴奏。最初取本地一种野生植物“簕古”,的头部和杉木板,仿二胡制成“簕古头胡”伴奏。音色粗犷而浑厚、颇具特色。随后,逐步加进月琴、笛子、销呐等乐器伴奏,并由竹筒改为木鱼、小堂鼓、大钹、高边锣等敲击乐器,从此,“竹筒戏”改称白戏。道光年间,白戏发展已进入兴旺时期。唱腔不断革新音乐曲调不断丰富,木偶制作引入粤剧脸谱,技法细致逼真,白戏已成为独具特色的地方戏.白戏的演出盛行粤西。曲龙村就有八个白戏班,每班有艺人五至六人.

3、四乡艺人纷纷到白龙村从师学艺,学成后又组织戏班四处演出,往往打出旗号称“曲龙班”。经过长期的发展,特别是解放后的改革。白戏艺术眼成熟.借鉴粤剧艺术角色行当分为“三脸”(大花脸、二花脸、黑脸),“四净”(小生、武生、老生、丑生),“五旦”(花旦、散发、色旦、梅香旦、少旦).唱腔艺术,保留以具有原始民识特色的“慢板”为主,辅之“快板”,“反钱慢板”等.唱词结构。基本上保留民用的七字句格式,也可根据剧情内容的需要加活动短句。音乐明快活泼,由长腔、变体板腔、小曲曲牌和锣鼓谱四个部分组成。白戏演出的舞台,仍以临时舞台为主,村口街边,随时可搭台演出.舞台装置也保留从简的特色,挂活动画布。白戏-

4、---一朵民间艺术的奇葩,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享誉粤西。--摘自百度白戏唱词通俗,唱腔优雅动听,奏乐独特,表演富有民间特色。唱词是传统的七字句,根据小说剧本内容灵活插句的民歌形式。闻名粤西的“戏班主”有黄土展、黄广槐、黄观池等。黄土展,他的祖上黄成凤就是最早的白戏人之一,白戏传到黄土展这一代已是第五代了。由于在白戏方面做出突出贡献,黄土展在2009年1月被广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广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广东省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称号。黄广槐从事白戏演出几十年了,经历了好几代人,仍然最受观众的喜爱。在1991年3月被廉江县木偶艺术者协会授予“木偶白戏艺术精英”称号。他也来自白戏的发

5、源地——廉江市营仔镇曲龙村,目前已经迁出安铺居住。想要成为一个白戏人,需要学会特有的奏乐曲调,还要清楚演出的注意事项和艺术动作。而且白戏在曲龙其他地方的传承过程中,被加入了当地的特点元素(例如语言元素)。目前能学全白戏精华的很少人。我感受着白戏特有的精华逐渐丧失。九十年代开始,电视逐渐进入多个家庭,观众开始减少。对于白戏,现在很多人都不感兴趣,尤其是青年人都不喜欢看,只有老年人和小部分青年人看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