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7301841
大小:155.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02
《+多位数加减法的口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多位数加减法的口算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结合具体情景,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口算整万数加减法。过程与方法:体会算法的多样化。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培养学生迁移的学习能力。教学重难点: 初步学会用迁移的方法探索多位数加减法的口算方法,并能较为熟练地进行口算。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或教学挂图。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教师: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同学们看,农民伯伯们又迎来了一个丰收的金秋。 (多媒体出示金秋的收割画面) 教师:丰收的喜悦已经让农民伯伯们忘记了收割的疲惫,他们兴冲冲
2、地将刚收割下来的粮食运到了粮库,准备卖个好价钱。 (出示主题图) 教师:仔细观察这幅情景图,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学生1:我知道了星光村今年卖稻谷大约260000kg,柑树村今年卖稻谷大约320000kg。 学生2:还有一个问题需要我们解决——星光村和柑树村一共卖稻谷多少千克? 教师:了解了这些信息以后,你们还能提出哪些问题呢? 学生1:星光村比柑树村少卖稻谷多少千克? 学生2:柑树村比星光村多卖稻谷多少千克? 学生3:他们俩只是问法不同而已,实际上算法是相同的。另一个村的稻
3、谷产量是多少千克? …… 教师:聪明的孩子们根据了解的信息,提出了这么多问题,然而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要用到多位数的加减法,今天我们就先从简单的入手,一起来学习多位数加减法的口算。 (板书课题) [点评:创设了农民丰收送粮的情景,让学生了解农民的生活,感受多位数加减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巧妙引入课题。] 二、运用迁移,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教师:我们先解决第一个问题——星光村和柑树村一共卖稻谷多少千克?怎么列式? 学生:260000+320000=? 教师:能口算出这道多位数
4、加法的结果吗? 学生:能。教师:谁来说说看? 学生:260000+320000=580000。(教师板书算式) 教师:为什么能那么快地报出答案呢?你们是怎么口算的?在4人小组里先说一说。(4人小组交流) 学生1:260000和320000的末尾都有4个0,我在计算的时候先暂时不看0,就算26+32=58,然后再在58的后面添4个0,就是580000了。 教师:省去两个数末尾相同数位的0,计算以后再添上,不错的方法啊! 学生2:因为 26+32=58,所以 26万+32万=58万。
5、教师:用已有的知识来解决新问题,能看出你是认真思考了的。 学生3:我把260000看成26个万,把320000看成32个万,26个万加32个万就是58个万,也就是580000。 教师:哦,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以后再计算,很好的主意! 教师:还有别的想法吗? …… 教师:同学们的这些口算方法都是正确的。但这些方法中,你们认为哪种方法比较简便,而且不容易出错呢? (4人小组讨论) 学生:我们小组认为,把这些数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然后再计算,这样既不容易出错,也比较简便。 教
6、师:那么我们再试几道题来看一看,这种方法是否比较简便。 教师:现在要算星光村比柑树村少卖多少千克稻谷,怎样列式? 学生:320000-260000=? 教师:谁会计算? 学生:因为32万减26万等于6万,所以320000-260000=60000。 (教师板书算式) 教师:很好,同学们马上就会学以致用了。如果我们还要计算另一个村的稻谷总产量,又该怎样列式计算呢?大家试一试。 (学生自主列式计算,然后全班汇报,教师板书算式) 教师小结:我们在做整万数加减法的口算时,通常把这些整万数
7、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然后再进行加减计算,这样比较简便。 [点评:教学例1时,教师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让学生根据旧知识推出整万数加减法的口算方法,并对各种口算方法进行交流比较,再进行小结。通过自主性的探究活动,展示了学生各自真实的思维活动过程,既让学生探索了口算方法,同时又体现了口算方法的多样化。] 三、尝试运用,加深理解 1.完成练习六第1题——小猴摘桃。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反馈交流。重点让学生说说计算“4000+3000”和“9000-2000”的时候是怎样想的。 2.
8、完成练习六第2题。多位数加减法的口算练习,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四、全课总结教师:今天的数学课你有什么收获? 【K12课件资源池】更多课件请微信关注“K12课件资源池”,K12课件资源池目前500GB的免费教学资源,目前有人教版语文和数学,北师大版语文和数学,苏教版语文和数学等资料,西师大语文和数学资料包括:l课件PPTl配合课件的Flashl朗读l教学动画l教案l测试卷【小课承诺】我们的口号:永久免费,精品课件,一切为了老师!【如何关注】请用微信搜索公众号:K12课件资源池或者K12pp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