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7301840
大小:55.62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02
《对苗族飞歌、侗族大歌保护与开发的几点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对苗族飞歌、侗族大歌保护与幵发的几点思考摘要:苗族飞歌、侗族大歌是优秀的民族音乐,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是中华民族音乐中的一支奇葩,值得我们挖掘、保护、传承、创新。关键词:苗族飞歌;侗族大歌;保护;开发中图分类号:G1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6959(2006)06—0108—02多民族省份的贵州,具有多彩的民族文化,具有多彩的民族音乐。多彩的贵州民族音乐,是中华民族音乐中的一支奇葩。思考贵州民族民间音乐的保护与开发,是我们音乐工作者的责任。一、贵州苗族飞歌,侗族大歌苗族音乐最具特色的当推中部清水江流域
2、的苗族飞歌。飞歌被专家学者称之为苗族音乐中的瑰丽钻石,苗歌中的精品。飞歌表达的内容十分广泛,可以多方面去反映社会生活。既可表现对大自然的赞美,又可抒发人的情怀,歌颂人间的美好生活。飞歌演唱特征是宽嗓真声唱法,演唱于高山田野,音调高昂、气势雄伟,节奏宽广自由,旋律起伏性大,乐句中长音处应尽气息延长,句间可以任意休止,句内需用滑音连经级进,句尾收腔慢用甩音,终止时常加一声高亢呐喊,奔放热情,悠扬动听,声振深野,山谷回应,具有强烈的感染力。20世纪50年代,苗族优秀歌手阿泡、阿勒、阿桑把苗族飞歌唱到北京,向世人初步展示了苗
3、族飞歌的风采。同时代的音乐工作者陈钢,根据苗族音乐的基调,谱成笛子独奏曲《苗岭的早晨》,成为中国传统民歌音乐中脍灸人口的名曲。除苗族飞歌外,侗族大歌也是贵州民族音乐的品牌。侗族有人口162万,贵州侗族人口占全国侗族人口一半。“饭养身、歌养心”是侗族人民流传千年的格言。侗家人个个能歌善舞。“唱得欢,有吃无吃歌不断”就是侗家人生活的真实写照。二、存在问题第一,民族语言使用人口和范围在缩小。在苗族和侗族人口中,当前会民族语言的人口正在缩小。苗族人口占97%的台江县,2002年全县187个苗族行政村中有9个不再讲苗语,在贵州
4、北侗地区,侗语已近消失。苗族飞歌,侗族大歌可以说是依附于苗语、侗语之上的民间音乐。如果长此以往,到了一定时间,依附于苗语和侗语之上的苗族飞歌和侗族大歌也就自然消失,“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第二,不仅仅是使用苗语,侗语的人数在减少,更为严重的是会唱苗族飞歌,侗族大歌的民间艺术人才也在急剧减少,民族音乐面临断层,后继无人的危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音乐,是记忆的文化,是口耳相传的文化,一旦传承人逝去,则永远消亡,无可挽回。第三,民族音乐依托的表演舞台一一民族节日今天也在悄然消失中。第四,缺少培训,培养民族音乐人才的好机制。第
5、五,缺少创新的,用汉语填词的有全国性的影响的作品。用民族语言演唱苗族飞歌、侗族大歌固然具有特色,是民族音乐的“根”,但仅仅满足于此是不够的,从文化发展来看,吸收、交流、吐故纳新的文化才有长久生命力。三、对策与思考第一,要保护好民族音乐的生态环境。保护开发苗族音乐,首先应该要保护民族音乐的生态环境。这里的生态环境,就包括了苗族,侗族千百年来的自然山水风光、民族语言、民族风情、民族风俗、民族的节日等自然要素和社会生活的要素。每一种要素相互联系,都会对民族音乐产生影响。第二,保护传承人,立法先行、政府有为。苗族飞歌、侗族大
6、歌口耳相传,传承人在其中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传承人一旦去世,民族文化损失无可挽回。在这方面,发达国家给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启示。我省虽出台《贵州民族民间文化保护条例》,但缺乏相关配套措施。因此,应该加快配套措施早日出台,从政治上,经济上保护传承人,让其社会有地位,收入有保障,生活能安心、传承能继承。第三,多渠道培养新的传承人。培养新的传承人方式可以多样化,如亲子传承,即家庭父母传承;师傅传承。如侗族大歌班师傅带徒弟;学校传承。第四,借助现代传媒手段,将民族音乐搬上舞台,用舞台形式发扬光大,把民族音乐中优美动人的歌声和作品
7、传播出去,推向山外、省外、国外、在外面的世界形成巨大影响,让更多的人探究民族音乐的奧秘。第五,走创新之路,举全省乃全国创新之力,改编创作一批有全国影响力,有鲜明民族特色的苗族飞歌和侗族大歌作品(用汉语填词),让这些作品走出苗乡侗寨。(责任编辑:石船)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