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转换层高层建筑梁式结构设计受力分析

带转换层高层建筑梁式结构设计受力分析

ID:27294081

大小:63.62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02

带转换层高层建筑梁式结构设计受力分析_第1页
带转换层高层建筑梁式结构设计受力分析_第2页
带转换层高层建筑梁式结构设计受力分析_第3页
带转换层高层建筑梁式结构设计受力分析_第4页
资源描述:

《带转换层高层建筑梁式结构设计受力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带转换层高层建筑梁式结构设计受力分析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广东广州510010【摘要】带转换层高层结构可以满足功能多样、上下部分平面布置相差较大高层建筑的要求,在高层建筑中广泛应用。木文结构实例对带转换层的梁式结构设计进行分析探讨【关键词】高层建筑;结构;转换层1.工程概况木项目位于广州市某住宅小区,是集商业、住宅于一体的高层住宅小区。该建筑高23层,地下宥一层车库,结构在2层楼面转换,首层为商铺和社区服务用房(图1),二层以上为住宅(图2),结构类型为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高度71.85m。该项目首层和二层以上住

2、宅平面图如下:2结构分析⑴首先根据上部建筑图和首层及地下室建筑确定整体的结构形式。因为上部为住宅,根据建筑需要…使用功能和美观要求,二层以上采用剪力墙结构形式。由于地下室车位和首层商业的己经业主要求,上部建筑的剪力墙除了核心筒落地外,其余基木都不能连续通向地下,故整体结构形式定义为带转换层的高层转换结构,即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图3)(2)上部结构及下部转换柱及墙的布置。首先在上部住宅平面图上布置竖向构件。由于结构的底部为框支结构,下部结构的刚度相对比较弱,所以在布置上部剪力墙时尽量减小上部的刚度,既容易满足上

3、下部刚度比的要求,乂便于下部大开间框支柱、转换梁的布置。上部剪力墙布置完后,应先对上部结构建模进行计算,控制上部结构的周期、层间位移比等参数满足规范的要求,尽量使上部结构的布置比较合理。然后根据上部剪力墙的位置并结合首层商铺和地下室的车道和车位综合考虑下部的框支柱的布置。这个过程需要跟建筑专业共同协商,反复提议修改,以期达到建筑结构均较理想的布置。图2的首层建筑图也是经过协商后的建筑布置图。所以不管是上部结构还是下部转换柱的布置都不是唯一的布置,只是相对于该工程上是否合理与不合理的布置方式。⑶转换层的布置。转换

4、层包括转换梁、转换层楼板。转换梁的布置与框支柱的布置是息息相关的。转换梁应尽可能形成桐架,剪力墙应尽量由主梁来转换,宜避免形成二次转换,当实际情况确有闲难时,可少量布置,但宜对支撑转换次梁的主梁进行有限元分析其内力分布,根据其内力分布来配置钢筋,并加强配筋构造。转换梁截面宽度不小于400mm,II转换梁每边比其支撑的剪力墙每边宽出50mm为宜。转换梁两侧的楼板由于也是重要的传力构件,按照高规10.2.23,本工程转换层的板厚取180mmo⑷整体计算分析。地上部分结构嵌固在地下室顶板,由于首层建筑要求为商铺,加之

5、转换梁的截面度按照1800mm设计,所以转换层的层高较大,由此加剧了首层的薄弱性,所以在布置首层的竖向构件时,落地的剪力墙如可能,加厚到400mm(上部为200mm),转换柱的截面宽度不小于转换梁的宽度,最小的转换柱截面为800×800,最大的1000×1300,0的是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加大首层的结构刚度。本工程场地类别为10类,特征周期0.2s,基本风压0.44kN/m2,地面粗超度C类,该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1组,结构阻尼比为

6、0.05,多遇地震作用下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为0.04,其余各项计算参数按照规范取值计算结果。对于该高层建筑,严格控制剪力墙的轴压比和剪重比,冋吋控制结构在风荷载和地震作用下的各设计指标(如位移角、位移比、抗侧刚度比等)满足规范设计的要求,对中间核心筒开洞较大的部位及其连接板,加大板厚,采用双层双向配筋。针对二层竖向抗侧力构件不连续,根据相关规范要求,对其地震力放人1.25进行计算,冋吋按其结果进行设计。除按规范严格控制各项设计指标外,对薄弱部位加强相疲的构造处理。通过合理的设计,该建筑结构均具冇较好的抗震性

7、能,能够满足“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三水准抗震设防0标。⑸弹性吋程分析。依据中国《高层建筑混凝土技术规程》JGJ3-2010,复杂高层小震设计应做弹性吋程分析,所采用的场地时程波应满足以下条件:采用吋程分析法吋,应按建筑场地类别和设计地震分组选用不少于二组的实际强震记录和一组人工模拟的加速度时程曲线。弹性吋称分析吋,每条吋程曲线计算所得的结构底部剪力不应小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求得的底部剪力的65%,多条吋程曲线计算所得的结构底部剪力的平均值不应小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求得的底部剪力的80%。通过吋程分析单条

8、吋程曲线所得结构底部剪力大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结果的65%,多条吋程曲线计算所得结构底部剪力的平均值大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结果的80%,满足《建筑抗震设计规范》5.1.2条规定。时程分析法显示结构的反应特征、变化规律与前述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分析基本一致。3梁式转换结构设计受力的分析尽管高层结构本身有一些抗震不利的因素,但是只要合理设计,把握好几个重点,仍然能达到比较理想的抗震效果,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