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嘉莹先生唐宋词十七讲60王沂孙

叶嘉莹先生唐宋词十七讲60王沂孙

ID:27294015

大小:53.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02

叶嘉莹先生唐宋词十七讲60王沂孙_第1页
叶嘉莹先生唐宋词十七讲60王沂孙_第2页
叶嘉莹先生唐宋词十七讲60王沂孙_第3页
叶嘉莹先生唐宋词十七讲60王沂孙_第4页
叶嘉莹先生唐宋词十七讲60王沂孙_第5页
资源描述:

《叶嘉莹先生唐宋词十七讲60王沂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叶嘉莹先生《唐宋词十七讲》60王沂孙(九)温庭筠的那一类词是从语码来联想的,那是另一条欣赏的路子。但不管是温庭筠的小令也好,是王沂孙的长调也好,是单纯只从语码去联想也好,是从整篇的思笔结构来联想也好,我要把这两种归纳合一,就是说他们的解释都是从理性的思索来进行的。说“蛾眉”,屈原《离骚》有“蛾眉”。说“铜仙铅泪似洗”,李贺诗的“金铜仙人”写的就是国家败亡的感慨,都是从理性上去思索,从他们所用的语码、所用的典故找一些相似的地方来比附解释。这一类作品欣赏的路子,我以为用我们中国最基本的诗歌理论批评术语来说,都是属于“比”的性质。不但是作者用“比”的方式进行创作,读者也是用“比”的方式来评说。我

2、以前说过,评论词的方法共有三种:一种只讲语码;一种是结合他的“思笔”的安排来讲的,这二种都属“比”的方式。另外一种是属于“兴”的欣赏方式。创作的时候有见物起兴的方法,听到雎鸠关关的叫声,就会想到君子好逑。评论的时候也同样可以用“兴”的方式。刚才讲西方的符号学、接受美学、读者反应论的理论,其中有这样的观点:作者写作品的时候,在作品里创作出来多少引人联想的潜在的感发的力量?读者读一篇作品的时候,能从作品中发现多少本质上的感发的力量?这是另外的一种批评欣赏的方式。不假借语码典故,而是他本身的语言符号的本质的材质就传达出来一种感发力量,这就是“兴”的欣赏方法。王国维说“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碧波

3、间”,大有“众芳芜秽,美人迟蓦”的感慨。他的这种解释是从“菡萏香销翠叶残”的这些语言文字的符号所带有的材质上的感发中引起来的联想。我说过,如果换一种方法说“荷瓣凋零荷叶残”,这个感发就没有了。“菡萏香销翠叶残”一句,就把这么多美好的品质集中起来,然后用一个“销”字,一个“残”字,一个“销毁”,一个“残破”,而“菡萏”的美好,“香”的美好,“翠”的美好,就都在“销”与“残”之间凋零消逝了。这是整个语言文字的符号的本质之上产生的感发的力量。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中说:“南唐中主词‘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碧波间’,大有众芳芜秽,美人迟暮之感,乃古今独赏其‘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故知解

4、人正不易得。”他说这两句词中有“众芳芜秽”的悲哀,可是他说别的古今评赏词的人都却只欣赏他的“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他因而认为真正懂词的人不容易找到,意思是说那些人不懂得这首词的真正好处所在。这首词是南唐中主写给乐工王感化的词,写的是征夫思妇男女离别相思的感情,本来不见得有“众芳芜秽,美人迟暮”的感慨。从内容所写表面的情事来看,人家说的是对的,欣赏“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是对的,可是王国维怎么敢说人家都是理解不了,只有他王国维才懂呢?他敢这样说,是因为他是从词的感发的材质方面而言的,这是王国维说词的一种方式。王国维另外还有两种说词的方式,我们再引一段《人间词话》。他曾说

5、:“尼采谓‘一切文学,余最爱以血书者’,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宋道君皇帝《燕山亭》词,亦略似之。然道君不过自道身世之戚,后主则俨有释迦、基督担荷人类罪恶之意,其大小固不同矣。”从这段话可以看出,他是以为作品中所传达的感发力量,是有深浅、大小、厚薄、广狭的不同的。还不说你写了坏诗,它根本没有传达出来感发的生命,根本就不是有生命的作品。就算是感动人的诗,但你所写的只是自己一个人的感情,像沈佺期、宋之问所写的“魂飞南翥鸟,泪尽北枝花”,也未尝不美丽,但这只是他个人的悲哀。杜甫所写的“关塞三千里,烟花一万重”,“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5,他的感发的生命自然就博大,自然就深厚。词的高低好坏,作

6、为一个大词人跟一个小词人,作为一个大作家跟一个小作家,他们层次的不同就在于他们感发生命的大小厚薄的不同。还不只是他自己的感发生命的不同,他传达出来的时候,所带着的力量也是不同的。就算是同样写破国亡家的悲哀和感慨,你写出来使别人感动多少,他写出来使别人感动多少?你所传达的效果和力量如何?这是分辨作品好坏的主要的标准。所以王国维说李后主的词有“释迦、基督担荷人类罪恶”的意思。李后主当然不是释迦、基督,王国维说他有释迦、基督担荷人类罪恶的意思,是因为李后主所写的虽然只是一个人破国亡家的悲哀,可是由于他从自己一个人的痛苦中,忽然体会到了所有的人间这种无常的悲哀。所以他说:“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

7、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他写的已经是整个人生的悲哀了。再如“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他写的也原只是自己个人的悲哀,因为“小楼昨夜又东风”,他的“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了。可是当他写“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的时候,我们每个人都在“春花秋月何时了”的永恒跟“往事知多少”的无常的消逝的对比之中,所以他是以一个人的悲哀写出了所有人类的悲哀。这是他与宋徽宗的不同。宋徽宗的《燕山亭》词则相形见细。他说:“裁剪冰绡,轻叠数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