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7271441
大小:58.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2-02
《案例6炒作金融衍生商品风险案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案例6炒作金融衍生商品风险案例——“327”国债期货事件一、案情介绍(一)“327”国债期货事件1.“327”事件始末“327”即F92306,是1992年三年期【92(3)】国库券的衍生品种,交收日期为1995年6月,对应基础券种总量246.8亿元。由于期货价格主要取决于对相应现货的价格预期,因而,影响现货价格的因素也就成了期货市场的炒作题材。影响1992年三年期现货国库券价格的主要因素有:(1)基础价格:92(3)现券的票面利率为9.5%,如果不计保值和贴息,到期本息之和为128.50元;(2)保值贴补率:92(3)现
2、券从1993年7月11日起实行保值,因而,其中1995年7月到期兑付时的保值贴补率的高低,影响着92(3)现券的实际价值;(3)贴息问题:1993年7月1日起,人民币三年期储蓄存款利率上调至12.24%,这与92(3)现券的票面利率拉出了2.74个百分点的利差,而1994年7月10日财政部发布的公告仅仅规定了92(3)等国债品种将与居民储蓄存款一样享受保值贴补,并未说明92(3)现券是否将随着储蓄利率的提高进行同步调整。因此,92(3)现券是否加息成为市场一大悬念,直接影响92(3)现券的到期价值。92(3)现券价格的诸多
3、不确定因素,为92(3)期券的炒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但除此之外,1995年新券流通量的多寡也直接影响到92(3)期券的炒作。由于上海证券交易所采用混合交收制度,如果95新券流通量大,且能成为混合交收的基础券种,那么,空方将会有更多的选择余地,市场将有利于空方;如果相反,则对多方有利。2.事发前的多空博杀。对于保值贴补率、贴息及1995年新券的发行量等直接影响92(3)现券到期价值的主要因素,几大市场主力机构存在严重的意见分歧。空方认为:第一,国家将抑制通货膨胀作为1995年经济工作的重点。因此,通货膨胀回落必然会导致保值贴
4、补率的回落。在1995年6月交收期,保值贴补率将大幅下滑;第二,对92(3)国债的贴息将增加财政支出十几亿元,因此不可能;第三,1995年新国债发行额度将在1500亿元左右,比上年增加50%,因此,流通量必然较大。但多方却持完全相反的观点。因而,围绕着92(3)期券,市场迅速形成了以个别主力机构代表的多空重兵对峙局面,1995年春节过后的短短两周时间内持仓量从154.7万口猛增至363.8万口。《上海证券报》等报刊杂志的有关栏目,详细记录了“327”品种在事发前多空双发的交战经过。周一(2月13日)“期市前接上周五的高开回
5、落走势,出现与现市相左的探底行情,“327”再挫0.11元,成交缩减”;周二(14日)“期货市场在后市出现追升行情,“327”当日劲升0.36元,以148.28元收盘,成交量回涨,期市各品种全线翻红”;周三(15日)“空头出击,“327”在上摸148.44元后,因多仓盘过多的平仓行为,走势变缓,收盘时成为期市唯一翻绿品种,持仓量也首度回落”;周四(16日)“……市场消息沸沸扬扬,行情在卖方的压制下,波幅变窄,走势胶着。“327”在尾市变到多方急拉,小升0.05元”;周五(17日)“空头加大了打压力度,“327”出现无奈的单
6、边跌市,短多浮盘受到大规模清洗,多头主力减磅许多”。2月20日(周一)开市后,“327”期券在前三个交易日一直处于多空夹板之中,“每日价格波动仅为0.2~0.3元,盘中挂出的抛单与接单都呈现出5至6位数的大量,由于空方做空价位过低,以致无法认输离场,因而以大量的抛单,压多方的上攻,从而导致“327”的持仓量连续上升,“327”本周总持仓量达到450万口以上……“在消息面的刺激下,2月20日起,与“327”品种价格的胶着状态形成反差,沪市热门品种“327”期券在多头的猛摔之下,价位节节上升,成交量也急剧放大。2月20日,“3
7、27”“319”期券在135.76万口首次成为期券日成交量首户,并以0.94元的日升幅,成为1995年开市以来个券涨幅之最。随之“319”期券也闻风而动,价位迅速抬高,日成交量激增。2月22日,该券以0.90元的涨幅居沪市期券之首,并以239.4万口的成交口数和682.3亿元的日成交金额创个券之最。在沪市的周边市场,多方的攻势同样咄咄逼人。2月22日,北商所龙头品种“401506”持仓急增,并以149.34元高位收盘;“402506”则以137.9元的涨停板价而告收。武汉债市各债全线飘红,深圳债市多方在“6316”券种上以
8、156.49元的全日最高价报收……20日前后,“327”空方主力已被市场浓重的多头气氛重重包围。据悉,在激战前夕,空方的某主力机构已经面临进退维谷的困境。《中国证券报》“债市手记”栏目对2月22日的情况有以下一段描述:“上午消息灵通人士传来北京、上海频频开空仓的某主力机构在北商所发生严重的头寸问题,已开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