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的:A. 形态变异 B.结构变异 C.耐药性变异 D.抗原变异 E.菌落变异14.细菌的遗传物质包括:A. 染色体、核糖体、前噬菌体 B.染色体、质粒、异染颗粒C.核质、核糖体、质粒 D核质、质粒、转位因子E.染色体、质粒、中介体15.编码细菌对抗菌药物耐药性的质粒是:A. F质粒 B.R质粒 C.Vi质粒 D. Col质粒 E. K质粒16.关于质粒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 是细菌染色体以外的遗传物质 B.具有自我复制的能
5、力C. 可自行丢失或经理化因素处理后消除 D. 是细菌必备的结构E. 带有遗传信息,赋予细菌某些形状特征17.关于细菌的耐药性突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可以自然发生 B. 可经理化因素诱导发生 C. 细菌接触药物之前就已发生D .细菌在药物环境中逐渐适应而变为耐药株 E. 药物仅起筛选耐药株的作用18.最先发现肺炎链球菌转化现象的科学家是:A. Griffith B. Avery C. Luria D. Lederberg E. Delbruck19.染色体上整合有F质粒的细菌称
6、为:A. F+菌 B. F-菌 C. F’菌 D. Hfr菌 E. 溶原菌20.细菌耐药性形成的主要方式是:A.转化 B. 接合 C. 转导 D. 溶原性转换 E. 原生质体融合21.细菌多重耐药性的形成,主要是由于:A.染色体突变 B.R质粒的转移 C. 转座子的转位 D. 溶原性转换E. 插入序列的插入22.关于耐药性质粒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A.由耐药传递因子(RTF)和耐药决定子组成 B.B.RTF与F质粒的功能相似,编码性菌毛C. 质粒的转移是造成细菌间耐药性传播的主要
7、原因D. 细菌多重耐药性的产生是由于R质粒基因突变所致E. 耐药决定子可编码细菌的多重耐药性23.质粒在细菌间的转移方式主要是:A.转化 B. 接合 C.转导 D.溶原性转换 E. 原生质体融合24.转化过程中受体菌获得供体菌遗传物质的方式是:A. 通过鞭毛 B. 通过性菌毛 C. 通过噬菌体 D. 直接摄取 E. 细胞融合25.关于转位因子的叙述,错误的是:A.包括插入序列、转座子和前噬菌体 B. 转座子与细菌的多重耐药性有关C. 前噬菌体与编码某些细菌的毒素有关 D.转位因子仅存在于质粒D
8、NA上E. 转位因子能在DNA分子中移动26.能将供体菌与受体菌直接沟通而传递遗传物质的结构是:A.鞭毛 B.性菌毛 C.中介体 D. 核糖体 E. 普通菌毛27.细菌的性菌毛:A. 化学成分为多糖 B. 与细菌的运动有关 C.是接合时的必要结构D. 是转导时的必要结构 E.是细菌吸附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