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学设计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学设计

ID:27235750

大小:58.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02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学设计_第1页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学设计_第2页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学设计_第3页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学设计_第4页
资源描述: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学设计学习目标:(一)知识目标1、识记按劳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含义。2、理解现阶段实行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坚持按劳分配原则的意义;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意义。3、联系经济生活中的实际,初步认识我国目前存在的多种分配方式,并确认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必要性和必然性。(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全面系统地看问题,正确认识现实生活中的收入分配差距,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框学习,使学生感受到我国现阶段的收入分配制度有利于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有利于促进社会财富的增加和社会生产的发展。教学重点、难点:按劳分配是我国个人收入分配的主体我国现阶段的多种分配方式教学方法:讲授法、情境探究法、讨论法、启发法教学环节与活动:(一)导入新课请几位同学说一说各自家庭收入的来源(可适当板书)通过几位同学的介绍,我们可以了解到:在我国现阶段,个人收入的来源有多种。为什么呢?这是因为:我国现阶段,个人消费品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二)讲授新课分析点拨:为什么要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回忆点拨:回忆一下,我国当前的

3、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学生回答:我国当前实行的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多种所有制成分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等非公有制成分。教师讲授: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我国实行的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这就必然要求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决定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决定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由于我国实行的是公有

4、制为主体,必然要求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过渡连接:那么什么是按劳分配呢?不仅我们有疑惑,罗毅也有很多疑惑,那现在就让我们随着罗毅的疑惑,一起来学习并且尝试解决他的问题。主题情景:罗毅,深圳人,高中毕业后像其他同龄人一样希望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通过奋斗提高自己的收入。在这个过程中,他对收入分配有不少的疑惑,让我们一边学习一边尝试解决他的问题。情景一:罗毅高中毕业后被深圳一家建筑公司录用,成为一名普通建筑工人。这是家公有制企业,拥有管理人员、设计人员以

5、及建筑工人1000余人。同样是劳动,罗毅的工资却和王工程师、李经理的工资差距甚大。问题一:我每天和他们一样劳动,为什么我的工资与王工程师、李经理的差距那么大?学生回答:因为他们的工作性质不一样,王工程师和李经理职位更好,级别更高。教师讲解:虽然罗毅和王工程师、李经理同是八小时工作制,但王工程师和李经理工作的质量更高,所以他们的工资比罗毅要高。也就是说,公司实行的是按劳分配,多劳多得,少劳少得。过渡连接:下面我们来具体看一下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一、按劳分配为主体1、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1)分配

6、范围:公有制经济中(2)分配尺度: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3)分配对象:个人消费品(4)分配原则:多劳多得,少劳少得扩展延伸:按劳分配的具体实现形式:①国家机关、公有制事业单位、公有制企业中的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②公有制控股的股份制企业中的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③农村经济中的“联产计酬”等。过渡连接:解决了按劳分配的问题,罗毅又有了新的疑问。问题二:在公有制企业中,大家共同劳动,都是企业的主人,可不可以按需分配?为什么?引导学生结合课本P59页的问题思考。学生回答:目前我国的公

7、有制经济,生产力水平还不够高,劳动产品也没有极大地丰富,不具备按需分配的条件。问题三:既然不能实行按需分配,为了公平,进行平均分配不是更好?教师举例:1958年,我国提出了“大跃进”口号,组织人民公社,实行平均分配制度,吃“大锅饭”。当时顺口溜说的好:上工一窝蜂,干活闹哄哄,放工往前冲,苦了想干的,累了实干的,便宜了捣蛋的。问题四:如果干和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会导致什么结果?学生活动:结合历史背景,分析平均主义会带来什么结果(教师引导学生把平均主义的结果和按劳分配的意义结合分析、比

8、较)【对比分析】这是搞平均主义,不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会束缚生产力的发展,最终导致经济衰退,普遍贫穷。按劳分配能够激发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推动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有力地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2、按劳分配的必然性实行按劳分配,是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第一、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可能性)(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第二、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产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