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7233031
大小:61.62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02
《腰椎小关节综合征ct诊断价值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腰椎小关节综合征CT诊断价值研究摘要目的:探讨CT对腰椎小关节退行性改变的诊断及其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5例腰椎小关节退行性改变的CT征象及临床资料。结果:椎小关节病的主要CT表现,关节突骨质增生,关节间隙改变,关节囊改变以及伴随的椎'司盘膨出、突出,椎间孔、侧隐窝和椎管狭窄,黄韧带肥厚、钙化、关节脱位及半脱位等征象。结论:CT可以为腰椎小关节综合征的诊断提供直观、充分的影像学根据,可作为腰椎小关节综合征的首选检查方法。关键词腰椎椎小关节综合征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回顾性分析经CT诊断的腰椎小关节病55例,
2、并探讨其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腰椎小关节病患者55例,男20例,女35例,年龄33〜83岁,病程1〜30年,平均15年。临床症状:55例均有腰痛,合并腰腿痛23例,有一侧或双侧下肢麻木14例,合并臀部痛11例,间歇性跛行7例,直腿抬高试验阳性20例。临床诊断为椎间盘膨、突出症或坐骨神经痛、腰肌劳损,无1例诊断为椎小关节病变。检查方法:采用GE双排螺旋CT扫描机,取仰卧位,双腿垫高,根据定位像决定扫描平面范围,常规轴位扫描包括3个椎间隙,即L3〜4,L4〜5,L5〜S1,层距层厚均4mm,有时根据需求适当加扫层平面
3、。常规摄软组织窗和骨窗片。CT表现:病变部位L3〜43例,L4〜512例,L5〜S113例。均为双侧小关节发病,两侧关节呈不同程度改变。关节突及关节面的改变31例,关节突增生肥大表现为上关节突不同程度增生肥大,骨皮质局部密度增高、增厚或变形,皮质和髓质分界不清,向后方、侧方增生较明显,骨赘的生长表现为高密度的骨性突起,呈小丘状或不规则状,有时在椎间关节囊附着处发生。增生明显时,如蘑菇帽状“包绕”下关节突。多为两侧小关节突同时出现增生,但可一侧较为明显。关节面改变主要表现为关节软骨下骨密度增高,边缘不光整,有时可
4、见边缘呈环形硬化的小囊状低密度影。讨论临床上腰椎小关节病引起的下背痛和坐骨神经痛几乎不能与椎间盘病变引起的腰背部痛和坐骨神经痛相区别,而CT检查能区别椎小关节病和椎间盘病变,中老年患慢性腰腿痛,X线所见不足以解释症状和体征者应行CT检查[1]。因为CT是横断面图像,无重叠,前后左右关系明确,可清晰显示椎小关节病及其并存症,并能据CT所见对临床症状及体征作出恰当的解释[2]。由于传统的X线平片属二维成像,各种组织结构互相重叠,无法清楚地显示椎小关节,致使椎小关节许多病变征象被掩盖,导致椎小关节病的漏诊。而CT检查
5、具有很高的密度分辨率,特别是薄层扫描可显示骨质的细小变化,易于发现小关节的病变。利用CT扫描可同时观察两侧椎小关节是否对称或有否错位[3]。应用CT示踪测距可精确地测量关节间隙、侧隐窝及椎间孔的宽度,有利于判断其有否狭窄。上关节突增生肥大可导致椎间孔及侧隐窝变形狭窄,从CT图像上可判断神经根压迫症状是否由小关节突骨质增生肥大引起。通过CT值测定可较早地发现关节囊钙化,其表现为条索状或斑块状高密度影。利用CT窗口技术可任意观察椎小关节及其周围结构的情况,清晰显示椎小关节病的并存症,对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有指导意义,并
6、对术后疗效观察有重要作用。因此,利用CT扫描所见,结合临床可以更加准确地对椎小关节病作出诊断。参考文献1常剑虹.椎小关节病的CT诊断[J].中华放射学杂志,1994,28(3):175-177.2崔文胜.腰椎间盘及小关节真空现象CT诊断价值[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1,17(10):787-788.3梁福民,殷好治.腰椎疾病比较影像学[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103-109.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