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降散循经穴位按摩对外感病临床症状改善研究

升降散循经穴位按摩对外感病临床症状改善研究

ID:27218993

大小:77.03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01

升降散循经穴位按摩对外感病临床症状改善研究_第1页
升降散循经穴位按摩对外感病临床症状改善研究_第2页
升降散循经穴位按摩对外感病临床症状改善研究_第3页
升降散循经穴位按摩对外感病临床症状改善研究_第4页
升降散循经穴位按摩对外感病临床症状改善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升降散循经穴位按摩对外感病临床症状改善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升降散循经穴位按摩对外感病临床症状改善研究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210029【摘要】目的:采用临床随机对照研究,观察循经穴位按摩和常规治疗对外感高热患者的中医证候群的影响,为外感高热治疗与护理提供新的手段和思路。方法:通过文献检索初步拟定升降散循经穴位按摩的重点穴位,结合临床经验形成升降散循经穴位按摩的技术操作规范;对照组为常规治疗组,试验组为升降散循经穴位按摩。比较两种治疗方式对外感高热的中医症候群的改善情况。再通过疾病综合疗效评定标准,对治疗效果进行疗效评定。结果:试验人员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0.05作为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试验组

2、与对照组干预后中医症候群积分组间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试验组改善临床症状方面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值得做为新的护理技术临床推广运用。【关键词】升降散;循经;檫浴;外感高热;退热外感发热为内科,儿科常见病、多发病,70%-80%由病毒引起[1]。木病全年皆可发病,冬春季多发。孙婷婷[2]等人的研究表明,外感患者之中核心症候为表热症,在所有的临床症状中,高热占有67.13%,为临床常见急症重要表现之一,因此在整个治疗过程中退热解表,改善外感临床症状是护理的重中之重。对于外感病症,国内外治疗的方法有很多,但是其疗效和安全性都存在诸多问题外感高热的治疗措施很多,在林林种种

3、的降温措施中,各有优点和缺点。而升降散作为一个古代验方,其作用和疗效已经得到广泛验证,并应用于临床各科,现将其制成按摩液应用于外感高热的按摩措施中。我院对2014年5月至2015年2月来院就诊的门急诊外感高热患者114例分为两组,进行对比研究,现将研宄汇报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的对象为2014年5月至2015年2月来院就诊的门急诊外感高热患者114例,其中试验组男性25人,女性31人;对照组男性29人,女性29人。2=0.33,p=0.567>0.05两组患者在性别分布上差异不显著,具有可比性。试验组平均年龄38.70±11.88,对照组平均年龄3

4、8.62±11.01,t=0.035,P=0.972〉0.05两组患者在年龄上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试验组治疗前中医症候群积分为34.25±8.57,对照组治疗前中医症候群33.83±7.95,t=0.273,P=0.785>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前中医症候积分上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1.2诊断标准1.2.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外感高热症急症诊疗规范》(1998年中医急症高热症协作组青岛会议修订)、《中医外感高热诊疗方案及临床路径》2013年中医急诊协作组修订:凡因外感邪毒所致,以体温升高(38.5°C以上),初起多见恶寒、口渴、脉

5、数等为临床主要特征者,即称外感高热症。本症见于感冒、温病、伤寒之发病过程中。风热证(本次研究所选证型)主症:身热其,微恶风,汗泄不畅,咽燥,或咽喉乳蛾红肿热痛,鼻塞,流黄浊涕,脉象浮数。次症:头胀痛,咳嗽,痰粘或黄,口渴欲饮,舌苔薄白微黄,边尖红。1.2.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陈灏珠主编《实用内科学》第十二版)[3]上呼吸道感染,有感冒流行接触史,或受凉、过度劳累等诱因;局部症状为主可有喷嚏、鼻噻、流涕、咳嗽、咽干咽痛,全身可出现发热畏寒、头痛、四肢酸痛、乏力纳差;实验室检査血象显示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低;发病一般在三天内,病程在一周左右;四季可见。1.3纳入和排除标准1.3.1纳入

6、标准:(1)符合上呼吸道病毒性感染发热诊断标准及中医外感高热症之风热证。(2)年龄在18〜60岁之间,性别不限。(3)急性起病,病程在72小吋内。(4)体温(口腔温度)升高至38.5°C〜40.0°C。(5)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志愿受试。1.3.2排除标准:(1)血白细胞总数>ll×109/L,中性>80%。(2)妊娠期、哺乳期妇女。(3)脏器功能不全和造血系统疾病、糖尿病、甲亢、肿瘤等严重原发病者。(4)精祌病患者。(5)过敏、疤痕体质者,皮肤擦浴部位表面有斑疹、破损、水疱、溃疡者。(6)1小吋内己使用过其它退热药者。(7)发热出现惊厥者。1.4

7、方法通过文献检索初步拟定升降散循经穴位按摩的重点穴位,结合临床经验形成升降散循经按摩的技术操作规范;研究方法使用单纯随机对照,将纳入研究的病人随机分组,对照组为常规擦浴组,试验组为升降散循经穴位按摩。对照组和试验组使用相同药品,穴位按摩观察两小吋内不使用退烧药。升降散药液的配置:从中药房领取的中药颗粒剂(四味中药均是定制好的重量,并独立包装,其中僵蚕10g、蝉蜕6g、姜黄10g、大黄6g),仔细核对药名后将四味中药溶于150mL开水,待冷却至38°C〜40°C时,便是可以使用一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