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7215852
大小:106.0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12-01
《财务会计(固定资产)答案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09级财务会计 固定资产固定资产一、单项选择题1.M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采用自营方式建造一条生产线,实际领用工程物资234万元。另外领用本公司所生产的应税消费品一批,账面价值为200万元,该产品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消费税税率为10%,公允价值是220万元,计税价格为210万元;发生的在建工程人员工资和应付福利费分别为100万元和14万元。假定该生产线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不考虑除增值税、消费税以外的其他相关税费。该生产线的入账价值为()万元。A.607.4B.604.7C.602D.587.7【正确答案】B
2、【答案解析】该生产线的入账价值=234+200+210×(17%+10%)+100+14=604.7(万元)。2.采用出包方式建造固定资产时,对于按合同规定预付的工程价款应借记的会计科目是()。A.在建工程B.固定资产C.工程物资D.预付账款【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按规定预付的工程价款通过“预付账款”科目核算,借记“预付账款”,贷记“银行存款”等,按工程进度结算的工程价款,借记“在建工程”,贷记“预付账款”等科目。3.甲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采用自营方式建造一厂房,实际领用工程物资400万元(含增值税)。另外领用本公司外购的产品一批,账面价值为240万元,该产品适用的增值税税
3、率为17%,计税价格为300万元;发生的在建工程人员工资和应付福利费分别为150万元和21万元。假定该生产线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不考虑除增值税以外的其他相关税费。该厂房的入账价值为()万元。A.922B.851.8C.811D.751【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厂房的入账价值=400+240+240×17%+150+21=851.8(万元)。4.企业接受投资者投入的一项固定资产,应按()作为入账价值。A.公允价值B.投资方的账面原值C.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但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不公允的除外)D.投资方的账面价值【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新准则的规定,接受投资者投入的
4、固定资产,按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作为入账价值(但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不公允的除外)。5..下列固定资产中,不应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有()。A.大修理的固定资产-13-09级财务会计 固定资产B.当月减少的固定资产C.正处于改良期间的经营租入固定资产D.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正确答案】C 6.下列固定资产中,应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有()。A.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B.季节性停用的固定资产C.正在改扩建固定资产D.融资租出的固定资产【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经营租赁的固定资产由出租方计提折旧,故选项A不正确;尚未
5、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在建工程项目不提折旧,故选项C错误;选项D由承租人计提折旧。7.东风公司2004年9月初增加小轿车一辆,该项设备原值88000元,预计可使用8年,净残值为8000元,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至2006年末,对该项设备进行检查后,估计其可收回金额为59750元,减值测试后,该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年限和净残值等均不变。则2007年应计提的固定资产折旧额为()元。A.10000B.8250C.11391.3D.9000【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年折旧额=(88000-8000)/8=10000(元);2004年折旧额=10000×3/12=2500(元);至2006年末
6、固定资产的账面净值=88000-(2500+10000×2)=65500(元),高于估计可收回金额59750元,则应计提减值准备5750元,并重新按原折旧方法将估计可收回金额在剩余5年零9个月的时间内折旧,因此,2007年的折旧额=(59750-8000)/(5×12+9)×12=9000(元)。8.Y企业2005年9月9日自行办公楼一幢,购入工程物资价款500万元,进项税额85万元;领用生产用原材料成本3万元,原进项税额0.51万元;领用自产产品成本5万元,计税价格6万元,增值税税率17%;支付的相关人员工资为5.47万元。2005年10月28日完工投入使用,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预计残
7、值为20万元。在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的情况下,该项设备2006年应计提折旧为()万元。A.144B.134.4C.240D.224【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固定资产入账价值=500+85+3+0.51+5+6×17%+5.47=600(万元);该设备于2005年10月28日完工投入使用,应从2005年11月份开始计提折旧,本题属于会计年度和折旧年度不一致的情况,第一个折旧年度应是2005年11月份到2006年10月末,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