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数学计量的发展演变

我国古代数学计量的发展演变

ID:27207392

大小:53.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2-01

我国古代数学计量的发展演变_第1页
我国古代数学计量的发展演变_第2页
我国古代数学计量的发展演变_第3页
我国古代数学计量的发展演变_第4页
我国古代数学计量的发展演变_第5页
资源描述:

《我国古代数学计量的发展演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我国古代数学计量的发展演变  随着封建经济关系的产生和发展,中国的财计管理制度逐渐得到发展和规范,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出来的一篇这个古代数学计量发展研究的论文范文,欢迎阅读查看。  我国的数学成就历史上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考古发现在甲骨文中就有了一、十、千、万等数字刻痕,这些数学符号也说明我国数学思想至少在殷商时期已经建立了。上古记事用结绳,后世才用书契用来记载。班固《汉书律令志》称:自伏羲画八卦,由数起,至皇帝、尧、舜而大备。三代稽古,法度章焉。由此可见,我国数学在先秦已经取得许多成就,并且具体运用到实用中了。  一、简单刻画和结绳记事  中国财计历史源源流长,早在早期氏族公社制度时代,人们

2、已经掌握刻木记数和结绳记事等方法,用来反映渔猎收获数量和其他收支,这也是可知的最原始的计数行为。《易系辞下》记载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以为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考古也发现,作为仰韶文化遗址之一的西安半坡陶钵中,已经发现二三十种多种多样的符号集,这些符号多集中在陶器的边缘上,这说明仰韶时期先民已经刻制、使用这些符号并用它们表示具体的特殊意义了。这些符号不仅是当时先进记录、计量方法的反映,而且也清晰地展现了我国原始文字的滥觞。  刻木记数、结绳记事,被认为我国财会发展史上的原始计量、记录方式产生的标志。原始社会创制的结绳形式是清晰反映数量关系及客观经济活动的记录方式。结绳记事,是先民最先和最

3、广泛采用的记录方式之一。《周易正义》称引郑玄注曰: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这大概就是结绳之法自身进行的具体探索,于情于理都是讲得通的。  二、计量单位的创始  书契已经有了数的概念的明确记载,而且有通过数的运算求得结果的记载了。在何种计算中,都不能离开度量衡制以及衡量事物多寡的计量尺度参与。  据传说,我国的度量衡和计量单位与黄钟秬黍有关。黄钟,创制于黄帝时代,它是用竹子制作的一种吹奏乐器,长度大约九寸左右。后来,黄帝又把它定为度量事物的标准,如《汉书律令志》中提到黄钟为天统.而黄钟本身又是靠秬黍来量制的,所以秬黍和黄钟之间必然存在着一种互度互量的关系。  《律令志》又载:度者,分、寸

4、、尺、丈、引也本起黄钟之长。以子谷秬黍中者,一黍之广,度之九十分,黄钟之长。一为一分,十分为寸。这里提到的黄钟长度大概等于中等秬黍九十粒,以一粒为一分,则十分为一寸,剩余的寸、尺、丈、引之间关系皆为十进制。量这,龠、合、升、斗、斛也本起于黄钟之龠,用度数审其容,以子谷秬黍中者千有二百实其龠十龠为合,十合为升这里提到的黄钟容积等于中等秬黍一千二百粒,也称为一龠(即勺子)。十龠是一合,其余的升、斗及斛等单位比例为十。权者,铢、两、斤、钧、石也本起黄钟之重。一龠容千二百黍,重十二铢,两之为两。二十四铢为两。十六两为斤。三十斤为钧。四钧为石。这里的黄钟与秬黍具有互量互度关系,其中记载的实物度量制度有寸

5、、尺、合升、斤两等,这些单位经过漫长的发展过程一直延续使用到现在。  三、计数法和位值制的建立  甲骨文时期,我国已经建立了比较成熟的文字体系,这种文字上的进步,对商代后期的算学和财会的发展都有十分巨大的促进作用。比如在早期甲骨文中,已经有了从一到十等众多数学符号,这些符号是开展数学运算及财务核算的基础,也是其他相关活动所不可或缺的重要承载。不仅如此,甲骨文中的一、十、百、千、万等符号每个单位已经用来指称一个专名了,而且,这些数字符号的排列也具有规律性,个、十、百、千、万从小到大排列、循环增值,共同构成了一个科学的数学系统。这也意味着先民们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掌握十进位法进行一般的数学运算了。  

6、甲骨卜辞中的实物、货币度量单位,与数字相结合,再加上年、月、日、时辰的限定,便可以用来详细记事了。这些符号和计算是商代会计进步的表现,即使从当前的原则看,它们也已经属于最初级的财会记录了。如甲骨卜辞中载有许多殷商王族占卜、经济收支计算相关的记录。其中,有一些属于记事卜辞,在此类计算中,可以与卜辞无关,也可以和卜辞有关。如记载田猎时收获多少,在战争中的俘虏数量,以及所属方国、臣下进贡物品等。还有一些是在祭祀过程完毕后,把用牲的种类、数量及方法和祭祀的月、日、时辰,一起刻在甲骨上,用来表示对先祖、鬼神的孝敬。这些记录,从总体上可以简单分为收支记录、占卜支出记录、货币计量单位记录三个大类,三类都是商

7、代的财会方法和实践的具体表现,也是目前可见的最早财会记录。  四、周秦财计管制规范化  随着封建经济关系的产生和发展,中国的财计管理制度逐渐得到发展和规范。战国至秦汉时期,已初步构成了一个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厅财计管理系统。  西周时期,周天子为管理财务和出纳,分别设置了专门负责财会工作的司会、职内、职岁、职币等四种官职,并确立了四种官职的职权范围和管理制度。其中,司会是我国最早记载会计职务并负责报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