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加强学校管理构建和谐校园》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发展与对策研究加强学校管理构建和谐校园戴尔海[文章摘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六个基本特征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和谐社会包括五个方面的具体含义,个人自身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社会各系统、各阶层之间的和谐,个人、社会与自然之间的和谐,整个国家与外部世界的和谐。根据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的精神,结合学校的实际,本文从规模扩大了,灵魂不能丢、管理复杂了,民主不能丢、事情变多了,系统思考不能丢等三个方面就构建和谐校园进行论述。[关键词]构建和谐校园2戴尔海男济铁职院调研员发展与对策研究
2、开展和谐校园建设,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的具体体现和重要内容,也是实现示范性高职学院目标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谐校园应该是安定有序、公平公正、诚信友爱、充满活力。是人与人之间,人与校园自然环境之间,人与各自的具体工作及学校整个事业之间的和谐。而这个总体目标的实现要有科学、严格、规范、有序的管理和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为保证条件。和谐不是一团和气,和谐不能违背原则,和谐不应破坏规矩。针对我校目前实际,规模越办越大,面积将要扩增,人员越来越多,和谐校园建设的任务愈加繁重,如果没有科学严格规范有序的管理,显然是不能适应学校
3、的发展需要的,和谐校园建设的目标,是难以实现的。因此,要深入关注和重视学校办学过程中的管理这个根本问题,尤其是在学校办学规模逐步扩大的今天,需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一、规模扩大了,灵魂不能丢办学是一项“树魂立根”的系统工程,学校规模扩大后,对办学的灵魂要有一种承传的自觉和恰当定位,避免学校发展过程中学校灵魂有形或无形的“断裂”和丢弃。一所学校的灵魂依存在优良的办学传统中,依附在自身的办学特色中。办学要有自己的传统,回顾我校半个多世纪的办学历史,在办学过程中始终突出一个严字,即严格管理,严肃教学,在办学质量和水平上体现一个
4、高字,多年来,我们培养的人才堪称思想好、基础牢、技能强,深受社会和企业的欢迎,以被历史充分证明。所以在学校规模不断扩张,新教工迅速增加的今天,这就需要发动全校教职工进一步了解、学习、研究、传承学校的优良传统,营造积极向上的价值追求,从而使学校的优良传统随着时代的进步得以改良提升,发扬光大。办学要有自己的特色,有特色才有核心竞争力,只有学科特色和项目特色还不够,要形成系统的办学特色。办学特色不是喊出来的,首先要有内在的生长基础,要紧扣学校的实际情况和目前尚存的固有条件。学校规模扩大后,原有的办学特色不能丢,否则会失去办学优势甚
5、至失去自我。同时,要针对规模扩大后的学校实际情况,充实、扩展、丰富办学特色的内涵和外延,认准目标,精心策划,认真积累,深化发展。二、管理复杂了,民主不能丢规模较大的学校管理常常向企业借鉴经验,强化管理,从严管理成了规模扩大后的学校管理的指南。出于对办学现状不确定性和规避管理危机的考虑,“管得过多,管得过繁,管得过细”的现象十分普遍。即便如此,按照原由小精品学校的管理方法,也是无法穷尽学校的边角,常常出现这样或那样的疏漏,从而促使管理更加严格,更加细化,2戴尔海男济铁职院调研员发展与对策研究使学校管理进入了一种“严管—疏漏—再
6、严管”的怪圈中。要跳出这个怪圈,还得在管理上做文章。学校管理的对象是人,过程和手段是教育,目标是人性的完善和成才质量的提升。而自由和创新是人性完善和质量提升的重要力量。因此,学校规模扩大后,要适当扩大中层管理者自主的空间。小学校的管理体制往往是管理和决策合二为一,学校领导层既要靠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来避免决策失误,又要负责具体实施。规模扩大后,学校必须建立适应大规模学校的行政及管理运行规则,这一规则以领导层决策和管理实施相对分离为特征。学校领导层的工作重心在决策,主要时间和精力要放在调研、内外联系和多方沟通上。同时,还要给教
7、职工以一定的自主空间。教育管理工作的复杂性,需要教职工去观察、思考、改变。教职工不应是一个等待命令、完全需要他人指示,按部就班的工作机器,行政权威是需要的,但不能干预和完全代替基层和教职工个体的创造性工作的自由,要给予教职工工作的自主创新空间。要以柔性管理为主要特征,以人为中心,以情为主线,借助非强制性方式和非权利性影响力,靠群体的价值认同和凝聚力进行管理,对教职工既要有规章制度的约束,更需要尊重理解和沟通。三、事情变多了,系统思考不能丢随着学校面积、人员和招生人数、范围的扩大,摆在管理者面前的问题和事物也随之增多,可谓千头
8、万绪。如果仅是就是论事去处理,纯粹关心事物的本身,则永远无法摆脱忙碌或无效的劳作,因为问题是永恒存在的,某一问题的处理,可能会引发其它问题的频发。教育的复杂性要求学校管理不能单一、单向的考虑问题,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关注点放在学校的发展、教职工的发展和学生的发展上。从整体性、协调性、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