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败国如何对待自己的“受害者记忆” 文档.doc

战败国如何对待自己的“受害者记忆” 文档.doc

ID:27179689

大小:143.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2-01

战败国如何对待自己的“受害者记忆” 文档.doc_第1页
战败国如何对待自己的“受害者记忆” 文档.doc_第2页
战败国如何对待自己的“受害者记忆” 文档.doc_第3页
战败国如何对待自己的“受害者记忆” 文档.doc_第4页
战败国如何对待自己的“受害者记忆” 文档.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战败国如何对待自己的“受害者记忆” 文档.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战败国如何对待自己的“受害者记忆”今年是抗战胜利70周年,作为战败国日本,也在今年频频发声,先是参拜靖国神社,接着否认慰安妇问题,还修改了新安保法。还有更加匪夷所思的,在5月举行的《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审议大会上,日本外相甚至邀请各国政要访问曾被核弹轰炸的广岛和长崎,结果遭到中国反对。随后,日本高层表示,此举“原本和历史问题无关,这样的行为难以理解”。事实上,这场不大不小的风波并非“和历史问题无关”。它是东亚地区围绕二战记忆所引发的数起“历史之争”的最新案例。诚然,对于战胜国和战败国而言,战争都曾产生过巨大的冲击:房屋被毁,经济倒退,特别是大量鲜活生命在炮火中消逝。作为个体,经历过第二次

2、世界大战的每一位幸存者都有权拥有自己的“受害者记忆”,为他们的父母、兄弟、姐妹、儿女、族人、朋友而哀伤,为法西斯主义者发动这场愚蠢战争而进行谴责,为人类社会曾经如此不理智地走向自相残杀而加以自省,并最终指向一个“和平世界”。在这一点上,战争双方的后代应该能够找到共同对话的平台。不过,令人纠结的问题或许在于:战败国政府应该如何对待自己的“受害者记忆”?政府不同于个体,它是国家记忆的主要制造者与维护者。国家记忆既综合了个体记忆的多样性,又必须超越个体记忆的多义性。其使命在于:对内整合,塑造正向的和平文化;对外宣传,显现积极的合作姿态。在这一意义上,战败国政府本应以高度政治敏锐感来对待与历史

3、问题密切相关的“受害者记忆”,对内澄清应对个体悲惨命运的国家责任,对外明确坚定不移的政府反省立场。德累斯顿大轰炸后尸骨成山相较而言,德国政府在应对“受害者记忆”方面的做法更为睿智。以下择其一二,予以说明。1945年后,在普通德意志人的记忆中,发生在二战结束前后的两件事让他们耿耿于怀:一是1945年2月13-14日盟军对德累斯顿的轰炸;二是战后东部德意志人因领土变化而被迫长途迁徙回国。前者被称为“德累斯顿轰炸”,后者被界定为“被驱逐出家园者”。德累斯顿地处萨克森工业的核心地带,二战期间拥有德国生产精瞄准仪器的重要生产线,而且还负责向柏林和莱比锡运送军需物资。为尽快攻占柏林,结束战争,从2

4、月13日晚到2月14日,英国空军向德累斯顿老城投下了2000余吨炸药。随后两日,美国空军又集中轰炸。在大量燃烧弹所引发的大火中,约有25000平民丧生,上百幢建筑和近200家工厂被夷为平地,德国文化瑰宝茨温格宫和圣母大教堂也基本被毁。二战结束后,如何记忆“德累斯顿轰炸”,便成为历届政府必须谨慎面对的“历史问题”。官方主导下的“1945年2月13日纪念”自1946年拉开帷幕,延续至今。尽管受冷战影响,官方立场几经变动,但和平旨趣并未发生根本转化。被占时期,纪念日成为“非纳粹化”的契机,《新德累斯顿·新德国》提醒民众:“如果今天有人问起从前纳粹党的成员和其追随者的责任时,应当带他去看一看德

5、累斯顿这座化为无数瓦砾的城市”。东德时期,宣传部门把德累斯顿与广岛、长崎并列,以此控诉美英等西方国家“对法律和人类尊严的攻击”。《柏林日报》在德累斯顿轰炸十五周年之际还告诫民众,“德累斯顿的命运对我们是一种永恒的警示,我们将为阻止(悲剧的重复)而战斗。”在此影响下,德累斯顿人的“受害者记忆”得到强化,甚至在两德统一后仍然习惯性地把“德累斯顿轰炸”归因于英美空军的罪责。这种记忆偏差随后被极右翼势力利用,以纪念所谓“轰炸屠杀”为名,煽动民族复仇情绪,并且在2005年德累斯顿轰炸60周年纪念日当天组织了6500名新纳粹分子游行。与此相对,新德国政府深刻认识到纳粹政权才是所有二战悲剧的始作俑者

6、,除坚决反击新纳粹分子的谬论外,做出了一系列举动“拨乱反正”:对内,加强历史教育,一方面要求学生必须正视纳粹历史的教训(这一点充分反映在历年高中历史结业考题中),另一方面高层政治家(如总统高克)多次在德累斯顿轰炸纪念日参加反新纳粹分子的游行;对外,通过多种方式表达“与(我们国家恐惧历史)打交道,后生者责无旁贷”(2015年1月27日国会议长演讲),圣母大教堂则在2005年2月13日晚作为“和解象征”而重新开放。1945年后,作为战后国际边界调整的结果,大约有400万德意志难民和550万名德意志“被驱逐出家园者”从东欧集中回国。在逃亡和被驱逐道路上因饥饿、挨冻、疾病而死亡的人数估计以10

7、万计。这些人回国后,被安排在各州居住,一无所有,从头开始。他们一方面通过把周边道路以“西里西亚路”、“柯尼斯堡路”来命名以保留自己对故土的留恋,另一方面组建“被驱逐出家园者同盟”(1957年),以追诉东欧国家在战后对他们的迫害。对此,德国政府的官方立场有所变化,但总体态度并未发生逆转。两德统一前,无论东德还是西德,一般采取缄默态度,不愿因此而破坏两个德国与东欧国家的关系。1990年后,虽然科尔总理许诺新德国承认东部界限,但因国家统一而激发的民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