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7177621
大小:331.01 KB
页数:29页
时间:2018-12-01
《《法律文书总论》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法律文书学基础部林敏电话:13600827085电邮:al6932@sina.com总论一、课程、学科介绍二、法律文书概述一、课程司法文书、法律文书(★)二、学科(一)边缘学科(综合性)(二)法学分支学科(应用性)(三)学科研究1、2006年8月,中国法学会法律文书学研究会成立。2、研究方向:写作学(格式、语言、内容)、法学(★法律精神、社会价值、司法公正??)监狱管理机关制作的文书等公证、仲裁、商标、专利文书、各类合同、行政复议文书等司法文书诉讼文书非诉讼文书当事人及其代理人在诉讼中制作的文书公检法机关在诉讼中制作的
2、各类文书参考书目、文章:1、马宏俊主编《法律文书价值研究》,中国检察出版社,2009年2月版。2、《南方周末》2010年11月4日版,《法官的低级错误》3、中国法学会法律文书学研究会倡议书《让每一份法律文书都体现司法公正》4、相关的规定(例如裁判文书网上发布制度)5、中国知网6、教材(1)司法部法学教材编辑部、宁致远《法律文书学》(第6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2)陈庆东、刘计划《法律文书写作》(第2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3)邓晓静《法律文书写作教程》,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3、(4)马宏俊《法律文书写作与训练》,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5)马宏俊《法律文书制作》,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6)潘庆云《法律文书教程》(第二版),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7)周道鸾《法律文书教程》,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三、教学安排与要求51学时,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公安机关、检察院、法院文书、笔录类文书。一、法律文书的概念(一)制作主体(法定、广泛)(二)适用范围(三)依法制作(前提、基础)(四)法律效力或法律意义二、法律文书的分类三、法律文书的特征(一)合法性(主体、依据、程序、内容)
4、(二)程式性(结构形式、内容事项、用语)(三)时效性(诉讼时限、公正效率)(四)连环性(承接)(五)强制性四、法律文书的作用五、法律文书的历史沿革六、法律文书的主旨、材料七、法律文书的结构(一)首部★呼告语、开庭前准备工作、中心观点、法律依据等,为下边的意见阐述奠定基础,从而促使法官接受其意见,完成法律赋予的使命(辩护词、代理词、公诉意见书等法庭演说词)例如:公诉意见书审判长、审判员、人民陪审员: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153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检察院组织法》第15条的规定,我受XXX检察院指派,以国家公诉人
5、的身份出席法庭,就本院提起公诉的XXX涉嫌XXX罪一案出庭支持公诉,并依法履行法律监督职责。例如:辩护词审判长、审判员、人民陪审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X条第X款的规定,我接受XX(主要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姓名)XX(案由)一案的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委托,担任他的辩护人,出庭为他进行辩护。开庭前我认真地研究了XX人民检察院(发文字号)对本案的起诉书,详细查阅了卷宗材料,X次会见了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走访了有关证人,并且对现场进行了勘查,获得充分的事实材料和证据。我认为…理由如下:(二)正文1、事实清楚、证据
6、充分2、理由阐述有说服力(据实论理、以法为据)3、处理结果(文字简短,用语肯定、明确)(三)尾部八、法律文书的语言(书面语+专业语)(一)准确—明确清晰、排除歧义(意义、范围、色彩、轻重、语序等★模糊语言)举例:驰马伤人——马驰伤人某人之马践伤邻家之子,邻人遂向有司控其主人。讼曰:“马驰伤人”。屡讼不获。有讼师见诉状后指点曰:“‘马驰伤人’者,罪在马而不在人,汝只可控其马而不可控其主人。今若倒置‘马驰’二字,改为‘驰马伤人’,则罪在人而不在马矣,必获准也。”邻人从之,果获讼断,有司责马之主人“太不小心,应赔药费”云云
7、。举例:揭被勒(夺)镯——勒(夺)镯揭被某乡绅之女,夜被一无赖侮辱,并勒其手镯而遁。女痛不欲生。乡绅愤恨不已,欲置无赖于死地,乃上告官府,于诉状中控其罪曰:“揭被勒镯”。讼师李某见之,曰:“此状不足以致其死。可将四字置换,改为‘勒镯揭被’。”乡绅从之。判下,无赖死罪。有不明其故者,询之李某,答曰:“揭被勒镯者,意在镯,故揭被不过取财耳,其罪一也。勒镯揭被者,则既劫其镯,复污其身,是盗而又益之以奸,两罪俱发,生无望矣!”众皆叹服。(二)庄重(三)平实、简洁(四)严谨、有说服力推荐书目:潘庆云《中国法律语言鉴衡》,汉语大
8、词典出版社,2004年12月版。刘红婴《法律语言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杜金榜《法律语言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九、法律文书的表述(一)叙述:用以展现法律关系或法律争议的形成及发展1、叙述的视角(1)当事人-个性化、第一人称的视角-致力于选取对自己有力的、能够印证自身主张的事实加以陈述(2)案件事实的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