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过程控制

统计过程控制

ID:27175434

大小:69.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01

统计过程控制_第1页
统计过程控制_第2页
统计过程控制_第3页
统计过程控制_第4页
统计过程控制_第5页
资源描述:

《统计过程控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统计过程控制目录统计过程控制的概念统计过程的特点SPC解决的两个基本问题SPC理论的应用范围SPC理论的作用SPC—统计过程控制统计过程控制的概念  统计过程控制(简称SPC)是应用统计技术对过程中的各个阶段进行评估和监控,建立并保持过程处于可接受的且稳定的水平,从而保证产品与服务符合规定的要求的一种质量管理技术。它是过程控制的一部分,从内容上说主要是有两个方面:一是利用控制图分析过程的稳定性,对过程存在的异常因素进行预警;二是计算过程能力指数分析稳定的过程能力满足技术要求的程度,对过程质量进行评价。统计过程的特点  它是一种预防性方法;强调全员参与;强调整个过程,重

2、点在于P(Process),即过程。SPC解决的两个基本问题  一是过程运行状态是否稳定,可利用控制图这一统计工具进行测定;  二是过程能力是否充足,可通过过程能力分析来实现。SPC理论的应用范围  加工过程、设计过程、管理过程、服务过程等SPC理论的作用  1.确保制程持续稳定、可预测。  2.提高产品质量、生产能力、降低成本。  3.为制程分析提供依据。  4.区分变差的特殊原因和普通原因,作为采取局部措施或对系统采取措施的指南。SPC—统计过程控制   统计过程控制(简称SPC)是一种借助数理统计方法的过程控制工具。它对生产过程进行分析评价,根据反馈信息及时发现

3、系统性因素出现的征兆,并采取措施消除其影响,使过程维持在仅受随机性因素影响的受控状态,以达到控制质量的目的。它认为,当过程仅受随机因素影响时,过程处于统计控制状态(简称受控状态);当过程中存在系统因素的影响时,过程处于统计失控状态(简称失控状态)。由于过程波动具有统计规律性,当过程受控时,过程特性一般服从稳定的随机分布;而失控时,过程分布将发生改变。SPC正是利用过程波动的统计规律性对过程进行分析控制。因而,它强调过程在受控和有能力的状态下运行,从而使产品和服务稳定地满足顾客的要求。  实施SPC的过程一般分为两大步骤:首先用SPC工具对过程进行分析,如绘制分析用控制

4、图等;根据分析结果采取必要措施:可能需要消除过程中的系统性因素,也可能需要管理层的介入来减小过程的随机波动以满足过程能力的需求。第二步则是用控制图对过程进行监控。  控制图是SPC中最重要的工具。目前在实际中大量运用的是基于Shewhart原理的传统控制图,但控制图不仅限于此。近年来又逐步发展了一些先进的控制工具,如对小波动进行监控的EWMA和CUSUM控制图,对小批量多品种生产过程进行控制的比例控制图和目标控制图;对多重质量特性进行控制的控制图。第5页共5页  SPC源于上世纪二十年代,以美国Shewhart博士发明控制图为标志。自创立以来,即在工业和服务等行业得到

5、推广应用,自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SPC在日本工业界的大量推广应用对日本产品质量的崛起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世界许多大公司纷纷在自己内部积极推广应用SPC,而且对供应商也提出了相应要求。在ISO9000及QS9000中也提出了在生产控制中应用SPC方法的要求。  SPC非常适用于重复性生产过程。它能够帮助我们  1.对过程作出可靠的评估。  2.确定过程的统计控制界限,判断过程是否失控和过程是否有能力。  3.为过程提供一个早期报警系统,及时监控过程的情况以防止废品的发生。  4.减少对常规检验的依赖性,定时的观察以及系统的测量方法替代了大量的检测和验

6、证工作。  SPC作为质量改进的重要工具,不仅适用于工业工程,也适用于服务等一切过程性的领域。在过程质量改进的初期,SPC可帮助确定改进的机会,在改进阶段完成后,可用SPC来评价改进的效果并对改进成果进行维持,然后在新的水平上进一步开展改进工作,以达到更强大、更稳定的工作能力。什么是SPC、SPD与SPA?1.SPCSPC(StatisticalProcessControl)即统计过程控制,是20世纪20年代由美国休哈特首创的。SPC就是利用统计技术对过程中的各个阶段进行监控,发现过程异常,及时告警,从而达到保证产品质量的目的。这里的统计技术泛指任何可以应用的数理统计

7、方法,而以控制图理论为主。但SPC有其历史局限性,它不能告知此异常是什么因素引起的,发生于何处,即不能进行诊断,而在现场迫切需要解决诊断问题,否则即使要想纠正异常,也无从下手。2.SPDSPD(StatisticalProcessDiagnosis)即统计过程诊断,是20世纪80年代由我国质量管理专家张公绪首次提出的。1980年,张公绪提出选控控制图系列。选控图是统计诊断理论的重要工具,奠定了统计诊断理论的基础。1982年,张公绪又提出了“两种质量诊断理论”,突破了传统的休哈特质量控制理论,开辟了质量诊断的新航向。此后,我国又提出“多元逐步诊断理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