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菱学诗》精品教(学)案

《香菱学诗》精品教(学)案

ID:27170019

大小:146.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2-01

《香菱学诗》精品教(学)案_第1页
《香菱学诗》精品教(学)案_第2页
《香菱学诗》精品教(学)案_第3页
《香菱学诗》精品教(学)案_第4页
《香菱学诗》精品教(学)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香菱学诗》精品教(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WORD完美格式20 香菱学诗教材分析《香菱学诗》选自《红楼梦》第四十八回,原来的回目题为“慕雅女雅集苦吟诗”。这“苦吟”二字正是全篇主旨,梦中成诗是“苦吟”的最鲜明的体现,因而要作仔细的品读和探究。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不可忽视的因素。比如香菱良好的资质、黛玉的指导得法、众人的关爱和赞扬、大观园宽松自由的环境等等,应结合香菱学诗的全过程作广泛而深入的探究,以使学生从中获取有益的启迪。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学会生字生词,丰富语言积累。2.了解《红楼梦》的艺术成就,提高古典文学修养。能力目标1.讨论分析香菱的人物形象,学

2、习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法。2.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深入理解《红楼梦》的主题思想,提高文学鉴赏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香菱虚心好学、刻苦勤勉的求学精神,好学、乐学,更要善学、苦学。教学重、难点重点1.分析香菱这一人物形象,学习小说塑造人物的高超手法。2.探究香菱学诗的过程,从香菱身上找到学习语文的启示。突破方法:通读全文,在“香菱___________学诗”的话题引领下,结合课文内容,让学生谈自己的发现和见解。揣摩有关香菱学诗的神态和细节描写的传神之处,分析香菱这一人物形象。细品黛玉指点香菱学诗的经过,抓住她的指导有方,从中得到阅

3、读和写作的启发。难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深入理解《红楼梦》的主题思想。突破方法:“《红楼梦》既是女性的悲歌,又是女性的赞歌”,教师通过补充相关资料,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香菱寄予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从而加深学生对主题的理解。课后推荐阅读《红楼梦》与香菱有关的章回(第四回和第四十八、四十九回),进一步使学生感受经典的魅力。教学方法1.反复品读法:先通读全文,思考香菱是如何学诗的,初步感知香菱的人物形象;再精读课文“苦心写诗”等段落,品味作者精妙的语言;感受黛玉的人物形象,并从中获取阅读或写作上的启示。2.迁移拓展法:补充香菱的遭遇和

4、脂砚斋对香菱的精辟评点,把握作者对香菱这一人物形象的思想感情,加深对《红楼梦》主题的理解。教学过程设计一一、情景导入,渲染氛围设计(一)播放电视剧《红楼梦》的主题曲: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整理分享..WORD完美格式这几句词出自《红楼梦》第五回中,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当翻看到副册第一页时,只见画着一株桂花,下面有一池沼,其中水涸泥干,莲枯藕败,后面所书就是这几句判词。这四句说的就是今天这篇小说的主人公——香菱。设计(二)出身乡宦家庭,三岁时被拐卖,长大后被呆霸王薛蟠强买去做妾,

5、受尽凌辱和折磨。平日她要伺候薛蟠,难得有空。这一次薛蟠外出经商,她终能跟随宝钗住进大观园,有机会接触大观园内这许多富于才情的少女,更使她萌发了学诗的强烈愿望。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红楼梦》中的精彩节选——《香菱学诗》。二、资料助读,了解作品多媒体显示资料内容如下:1.关于作者曹雪芹(1715~1763),名霑,雪芹是他的号,属满洲正白旗。曹家从清代初年起到雪芹这一代止,是一个“百年望族”。康熙二年清王朝设江宁织造,这是一个财赋要职,其第一任就是雪芹的曾祖曹玺,此后父子兄弟相次继任,共约60年。康熙非常信任曹氏父子,他在位期间五

6、次南巡都以江宁织造署为行宫。雍正初年,雪芹大约四岁的时候,其父曹NF126因与宫廷斗争有牵连,被免去江宁织造;过了一年,又被抄家。待到乾隆继位,曹家被起用为内务府员外郎,家道稍稍复兴。雪芹二十岁刚出头的时候,曹家再遭重大打击,从此“百年望族”一败涂地。势败家亡后,他流落在北京西郊,住着破房子,只靠卖画来维持终年吃粥的生活。乾隆二十八年秋冬之间,他唯一的儿子病死,因伤感太甚,他于这年除夕病逝。《红楼梦》就是这期间写的——他只写了前八十回,后四十回是高鹗续写的。2.《红楼梦》简介《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中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它

7、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要线索,描写了贾家荣、宁二府由盛而衰的过程,充分揭露了地主阶级贵族集团的腐朽本质及其必然没落的历史命运,也歌颂了这个阶级中具有叛逆精神的青年和某些奴仆的反抗行为。书中塑造了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袭人、晴雯、香菱等一系列富有典型性格的艺术形象。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读课文,结合注释,把握文意,并积累文中重要的词语。教师多媒体补充注释:①〔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近体诗(律诗和绝句)诗句的平仄既有严格规定,又可以灵活处理。每句第一、三、五字为平声者可以

8、仄声代,反之亦然;但第二、四、六字必须严守规定,不得随意改变。②〔断不可学这样的诗〕这是黛玉对陆游那两个诗句的批评。所引陆诗原题是“书室明暖,终日婆娑其间,倦则扶杖至小园,戏作长句(之二)”,据此可知这是休闲之作,说不上有什么深邃的意境。古人云:法乎其上,仅得其中;法乎其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