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7166411
大小:58.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2-01
《以自主创新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以自主创新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以自主创新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必须重点抓好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构建产学研合作创新体系、优化科技创新环境和条件、加强科技创新创业人才队伍建设等重要环节。面对全球抢占后金融危机发展制高点竞争的态势,党中央、国务院及时作出部署,强调要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努力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和竞争优势。江苏作为我国经济增长较快、发展活力较强的省份,近几年来,加快推进创新型省份建设,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增强了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但是,经济生活中的深层次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产业层次不高、结构不合理制约
2、了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产学研结合不够紧密,丰富的科教资源尚未得到充分释放;资源、市场两头在外,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等等。因此,无论从国际科技竞争加剧的趋势看还是从江苏经济发展阶段(人均GDP约6500美元)或资源环境压力来看,江苏都已经到了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等带动经济发展的创新驱动发展阶段。如果说,江苏第一次经济转型以发展乡镇企业为标志,实现了由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的跨越;第二次转型以扩大对外开放为动力,实现了由内向型经济向外向型经济的跨越;那么,正在经历的第三次转型,核心是发展创新型经济
3、,使经济发展从主要依靠物质资源消耗走上创新驱动的轨道。因此,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通过全省上下的不懈努力,打好“以自主创新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这场硬杖。以自主创新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必须重点抓好以下几个环节:、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是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中心环节。要立足科技发展的战略前沿,依托江苏丰富的科教资源,强化基础科学研究、前沿技术研究和社会公益性技术研究,切实提高原始创新水平,并形成有效的技术传导机制。特别要注重突破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方面的技术瓶颈,研发针对环境污染的综合整治技术,解决高消耗和高排放问题;注重突破
4、现代金融、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等服务领域的信息化技术瓶颈,以高技术支撑和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为生产和生活提供专业、高效、便捷的服务。要以产业发展的重大需求为导向,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在江苏省产业有基础、技术有优势和事关长远发展的若干重点领域,如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现代装备制造等,集中力量开展科技攻关,突破一■批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获取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产品,创造一批引导产业发展的技术标准,提高产业的核心竞争力。要提高技术创新组织程度,加强产业技术研究院、工程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等重大创新载体和平台建设,加快组建产业技术
5、创新战略联盟,大力开展共性技术研发,加强跨领域的集成创新,构建稳定高效的产业技术创新链,打造具有持续创造能力和活力的产业创新集群。要充分发挥江苏幵放型经济优势,特别注重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着力改变过去引进技术、设备与消化吸收再创新脱节的状况,紧紧抓住国际产业资本和技术溢出带来的新机遇,广泛吸收全球创新资源和最新成果,加快引进跨国公司的研发机构,开展国际研发合作;加快走出去,通过企业并购、技术合作、建立海外研发机构开展自主创新活动。要把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与集成创新有机结合起来,实现自主创新能力的跨越式提升。二、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
6、是新兴科技和新兴产业的深度融合,既代表着科技创新的方向,也代表着产业发展的方向。江苏省将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与新医药、节能环保、软件和服务外包、传感网等六大新兴产业作为重点加以培育,并取得了明显成效。要继续加大培育发展力度,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尽快成为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带动全省高新技术产业结构优化和质态提升,加快向创新型经济转型升级。一是科学制定规划,明确发展重点,强化政策支持,集中力量主攻最具有有利条件和竞争优势的领域,主攻制约新兴产业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主攻国际竞争力和产业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和项目,促进先进技术加快向新兴产业转移和转化。二是
7、推进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加大对国家和省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二次创业”的支持力度,强化高新园区作为自主创新和新兴产业发展的集聚、辐射、示范和带动作用;重点抓好南京软件和服务外包、苏州电子信息和纳米技术、无锡太阳能和传感网、泰州生物医药、连云港新材料、扬州新光源等特色基地建设,打造若干特色鲜明、具有高成长性和较强竞争力的技术创新集群和新兴产业集群,形成区域经济增长极。三是组织实施自主创新技术和产品示范推广工程,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拓展应用示范市场,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品迅速得到推广应用,以市场应用促进新兴产业发展。三、积极构建产学研合作创新体系必须破除一切阻
8、碍科技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一是进一步推动创新人才向企业流动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