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7157356
大小:7.91 MB
页数:55页
时间:2018-12-01
《加快新旧动能转换背景和历史沿革》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以“四新”促“四化”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引言“新旧动能”概念从2015年提出到2016年内涵丰富,再到2017年“新旧动能转换”具体工作推进。从演变趋势来看,中央政府已经对中国经济发展阶段有较为深刻的判断:“我国经济正处在新旧动能转换的艰难进程中”,即经济社会进入了“新常态”,同时已着手逐步推进经济“新旧动能转换”工作。山东发展得益于动能转换,望山东在国家发展中继续挑大梁,在新旧动能转换中继续打头阵。——2017年3月6日,李克强总理在参加山东代表团审议时首次提出。4月20日,李克强总理考察济钢集团。李克强在考察山东时曾讲到,现在中国经济出现一个很大的变化,就是走势分化的情况
2、从“东西差距”变成了以黄河为界的“南北差距”。山东刚好是黄河穿流而过的省份,把新旧动能转换这做好,对整个中国经济格局都会起到关键作用。新旧动能转换成功的意义重大,正如李克强所说,“这不仅会造福近亿山东人民,也会带动全国!”目录1.新旧动能转换提出的时代背景2.新旧动能转换的内涵3.实现新旧动能转换的路径选择新旧动能转换提出的时代背景1新旧动能转换提出的时代背景三点因素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经济发展新常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第一、经济发展新常态一是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二是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第三产业、消费需求逐步成为主体,城乡区域差距逐步缩小,居民收入占比上升,发展成
3、果惠及更广大民众。三是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经济L型,中国经济从快速下滑期步入缓慢探底期,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新旧动能转换提出的时代背景第一、经济发展新常态经济L型,中国经济从快速下滑期步入缓慢探底期,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当一个国家或地区经历了一段时间的高速增长后,都会出现增速“换挡”现象:1950年-1972年,日本GDP年均增速为9.7%,1973年-1990年期间回落至4.26%,1991年-2012年期间更是降至0.86%;1961年-1996年期间,韩国GDP年均增速为8.02%,1997年-2012年期间仅为4.07%;1952年-1994年期间,我国
4、台湾地区GDP年均增长8.62%,1995年-2013年期间下调至4.15%。——《实质是进入中高速增长阶段》,人民日报,2014年8月4日。新旧动能转换提出的时代背景新旧动能转换提出的时代背景第一、经济发展新常态经济L型,中国经济从快速下滑期步入缓慢探底期,经济结构转型升级。2016年5月9日,权威人士在《开局首季问大势》一文中提到:“综合判断,我国经济运行不可能是U型,更不可能是V型,而是L型的走势。这个L型是一个阶段,不是一两年能过去的。”认识要到位,适应要主动,引领要有为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这是我们综合分析
5、世界经济长周期和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及其相互作用作出的重大判断。第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侧与需求侧结构性矛盾突出;释放新动能的发展空间,促进传统动的改造提升。新旧动能转换提出的时代背景第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破立供给侧与需求侧结构性矛盾突出;释放新动能的发展空间,促进传统动的改造提升。新旧动能转换提出的时代背景第一种演变前景:平滑过渡,类似于80年代的我国的台湾地区,边破边立,主动改革转型。新旧动能转换提出的时代背景第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侧与需求侧结构性矛盾突出;释放新动能的发展空间,促进传统动的改造提升。第二种演变前景:深蹲起跳,类似于1973年前后的日本和1998年
6、前后的韩国,先破后立,危机倒逼改革。新旧动能转换提出的时代背景我们认为,中国出现第一种(平滑过渡)的可能性最大。理由是:中国有庞大的制造业,在国际分工中有一席之地,和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拉美明显不同,它们主要靠资源出口。此外,中国体制改革和科技创新潜力还很大,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空间大。第三种是蹲下去起不来,类似于部分拉美、东南亚国家,破而不立,危机后不改革而转向民粹。——落入“中等收入陷阱”新旧动能转换提出的时代背景2015年11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第一次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他指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
7、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整体跃升。”新旧动能转换提出的时代背景所谓供给侧,它是相对于需求侧来说的。从经济学角度看,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属于需求侧的三大需求,与之对应的供给侧则聚焦生产要素的供给和有效利用。新旧动能转换提出的时代背景商务部的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游客在境外消费约2150亿美元,继续保持世界主要旅游消费群体称号。过去中国游客被称为“行走的钱包”,而随着电商的便利、代购的红火,不“行走”也能做“钱包”。财富品质研究院根据品牌库中2万多个品牌的营业收入估算发现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