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史观视域下德勒兹的社会历史观

唯物史观视域下德勒兹的社会历史观

ID:27154582

大小:76.75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12-01

唯物史观视域下德勒兹的社会历史观_第1页
唯物史观视域下德勒兹的社会历史观_第2页
唯物史观视域下德勒兹的社会历史观_第3页
唯物史观视域下德勒兹的社会历史观_第4页
唯物史观视域下德勒兹的社会历史观_第5页
资源描述:

《唯物史观视域下德勒兹的社会历史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唯物史观视域下德勒兹的社会历史观【摘要】德勒兹认为欲望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他解构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是革命主力军的理论,对资本主义进行猛烈批判,并试图找到通向幸福社会的道路。深刻剖析和正确评价德勒兹的社会历史观,不仅有助于我们认识后现代主义社会历史观,也有助于我们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关键词】德勒兹社会历史观唯物史观【中图分类号】B036【文献标识码】A吉尔•德勒兹(GillesLouisReneDeleuze)作为20世纪后现代主义的杰出代表,因其较高的哲学造诣被人们尊称为“哲学家中的毕加索”。米歇尔•福

2、柯曾这样说:“闪出一道光,这道光将有一个名字:德勒兹。新思想有了可能,新思想重又有了可能。新思想在德勒兹的文章里,在我们面前,在我们中间跳跃、舞动……也许有一天,这个世纪将成为德勒兹的世纪。”①深入挖掘和系统整理德勒兹的著述,我们发现,德勒兹虽然没有完整、系统地论述其社会历史观,但是其著作中散见着非常丰富的内容。深刻剖析和正确评价德勒兹的社会历史观,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后现代主义社会历史观的理论实质,而且对于我们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加强我国意识形态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欲望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唯物史观认为,人

3、类社会的发展是在社会基本矛盾的推动下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何为基本矛盾?基本矛盾对立的双方是什么?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给予了终极阐释,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互之间所构成的矛盾,二者之间相互对立,且又辩证统一,决定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走向。人类社会形态的更替,从根本上是由生产力的变革决定的。与此不同,德勒兹认为在限定的社会条件下,生产仅仅是欲望生产本身,再无其他的东西。在他看来,欲望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德勒兹从未否认精神分析学的贡献,他认为欲望机器根本就是精神分析学的发现。但是精神分析这件本身了不起的事从开始就存在着唯心主义的倾向,它使“

4、欲望生产简化为一套被称作无意识的表现的系统,简化为谈话、表迗或相应理解的形式;无意识工厂简化为一种戏剧舞台,简化为俄狄浦斯、哈姆雷特;利比多的社会包围简化为家庭包围;欲望被叠合在家庭的坐标上,叠合在俄狄浦斯上一又是俄狄浦斯。”②与此同时,对于欲望概念,德勒兹指出它的传统逻辑从一开始就是错误的。柏拉图迫使我们从生产与习得中间做出选择。从那时开始,我们就认为欲望是一种习得。而这恰恰从一开始就是错误的。欲望成为了一个唯心的概念,被定为客体的匮乏,而其生产的方面,却被彻彻鹿底地忽视了。不仅仅柏拉图如此,此后的哲学家,无论是黑格尔、弗洛伊德,还是拉康

5、等都以不同的方式将欲望解释为一种匮乏,而不是生产的过程。黑格尔认为“欲望和由欲望的满足而迗到的自己本身的确信是以对象的存在为条件的,因为对自己确信是通过扬弃对方才迖到的”③。德勒兹摆脱了弗洛伊德狭小的家庭领域,将尼采对于权力的力本论解释以及对主动力的肯定,转移为欲望的生产性理论。作为生产性的欲望并不是由需要来支撑的,正好相反,现实中的需求来源于欲望。作为欲望对立面的匮乏,分布隐藏在自然与社会中。与传统欲望匮乏逻辑相对立,德勒兹认为“欲望不缺少任何东西,它也不缺乏它的客体。事实上,主体是在欲望中消失的,或者欲望固定的主体。没有固定的主体,除非

6、受到抑制。欲望和它的客体是同一个事物:机器,机械的机器。欲望是一架机器,欲望的目标是与另一架机器连接。”欲望机器作为一种自由流动的生理能量,不断地生产着、创造着与外界的连接,从而弥散于整个社会领域,生产出一切社会关系及其现实。于是,欲望不是上层建筑,不是意识形态,而是属于“基础建筑”。欲望是根源,而不是结果,欲望推动了需要的产生,从而构成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微观主体是革命的主力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提到在欧洲资本主义大工业条件下,随着资本一帝国主义时代的来临,欧洲各国资本主义关系逐步变为了垄断资本主义。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不断发展,

7、阶级分化与阶级对立也不断加深,剥削阶级与被剥削阶级经过不断的变化,逐步形成了两个相互对立的阶级,即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马克思在深入研究和分析资产阶级特点、阶级属性、剥削方式的基础上,结合无产阶级的受压迫程度、无产阶级的觉悟和斗争意识,对无产阶级最终战胜资产阶级,并夺取资产阶级政权的结果进行了预测。他称无产阶级是资产阶级的“掘墓人”,正是由于此,无产阶级作为推翻资产阶级制度的主力军走上历史舞台,它的出现标志着资产阶级及其所代表的制度最终一定会走向消亡,而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是无产阶级的最终目标。德勒兹对社会历史主体的关注始于法国“五月风暴”

8、。“五月风暴”是法国20世纪60年代的一次社会运动。最初是由于法国学生对当时大学人数激增带来的硬件设备与教学品质不满而引起的学生运动,而后造成了全国性的反政府示威运动,引发了长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